寒江捕鱼图

海门山头初日晴,西津渡口寒潮生。
沙痕暗长岛屿没,但见渔舟纵复横。
江烟漠漠飞鸥鹭,着底寒鱼冷难捕。
霜中渔父扣舷歌,明月芦花不知处。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猜你喜欢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雨雪远村中,猿鸣旅馆空。
守炉消夜漏,停烛待春风。
有恨能催老,无文解送穷。
却怜今夕酒,还与弟兄同。

风朝雨暮,笑经岁梦稳,湖波轻橹。贳酒邻村,分斋萧寺,恰称六桥淹旅。

为问几家汉腊,依旧春声万户。更持烛、照梅妆深夜,微赪醒否。

佳处。晴雪映,儿女画堂,不夜花光午。工部灯辉,太平鼓奏,回首髫年过羽。

四十明朝已是,空咏少陵诗句。耿相忆,整朝衫束老,重梳斑缕。

护径扃园意自知,百年今日是花期。昨属客过贪劝酒,僮人背折两三枝。

长袖深藏批敕手,短筇斜倚作诗肩。
有时极目愧辽汉,兴在孤鸿落照边。
奉劝修仙客,各要常宁耐。万难千魔志转坚,休把初心改。浑似蟾光大,莹静长天外。斡运无私满大千,信使浮云寨。

急雨嘈嘈下海门,隔船愁听为停樽。江边司马秋风泪,塞上明妃夜月魂。

猿鸟无声山寂寂,鱼龙欲舞水昏昏。天涯自古多沦落,几辈相逢得细论。

青天飞鹭柳鸣莺,万里桥头杜甫情。何似合欢纨扇里,一联诗句却无声。

红雨满江蝉咽树,牂江东下无停处。我来端溪几何时,我今未归君何去。

屈指才计一月耳,邂逅便订千秋心。酸言字字贯金石,高文言言振琅琳。

王孙老矣不免饿,茫茫四海谁知音。探囊岂有缠腰贯,倒箧只存掷地金。

金声掷地无人识,明月夜光应自惜。君今去我更何言,惟有把君诗过日。

只今诸侯多好贤,往往夸客罗鲭筵。请君掉头更勿顾,家山归去看龙眠。

桃花沜畔垂云麓,下视余子徒碌碌。他日寻君路不迷,但指啸声出林木。

山中多有好生涯,涧户云关不苦赊。
试觅前朝避兵处,至今犹住几人家。
雪尽铜驼路,花照石崇家。年光开柳色,池影泛云华。
赏洽情方远,春归景未赊。欲知多暇日,尊酒渍澄霞。

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入山正苦逢人少,忽报君来两日先。事在不期真足喜,会于偶得亦何缘。

长更话对孤灯雨,别馆寒分半榻毡。身到异乡同是客,此怀相藉转依然。

黯淡是州城,川原一望平。
天高众峰逼。人立片云生。
拂石同僧生,移筇避蚁行。
岩阿有泉眼,不改旧时清。

两三畦畔淡烟笼,小院凉添阵阵风。拂袖但闻花馥郁,捲帘惟见玉玲珑。

香垂荇带来琼岛,曲唱霓裳忆蕊宫。雪里鸯鸳偏并蒂,清缘长结月明中。

粗花染春日晒红,细绵披夏雪辊风。
赤皇世界岭皆热,敕旨徵绵底痴绝。
思晴好,松路翠光寒。夜夜竹窠常梦到,天天后土几时干。极目雾漫漫。

故园不可望,望极转苍凉。落木三湘暗,归云万里长。

羽书初罢战,遗老尚耕桑。闻说今年稔,家家只盖藏。

若有人兮山之巅,餐风饵露凌云烟。肌肤冰雪双眉妍,手弄白日旋青天。

七真历历列我前,叩之不语惟笑嫣。罡风吹堕我自怜,前身曾识鸟爪仙。

石间螺蚌嵌珠璇,沧海几度为桑田。愚顽须警蔡经鞭,欲归不忍留无缘。

道人肃客须鬓鬈,七十八岁腰脚便。得无不死修真诠,两端空竭称难宣。

嗟余生世四十年,心为形役神非全。黄金虚牝空弃捐,欲求鱼兔忘蹄筌。

每游仙境思自悛,岂惟山水共流连。仙乎仙乎不可以言传,逆视而笑知其然。

松风谡谡我欲眠,弈棋无局琴无弦。灌丛曲折鸣飞泉,月静山空闻杜鹃,云鬟婀娜峰连娟,冈陀回复犹蜿蜒。

乞龙喷雨为洗湔,归家静读《黄庭》篇。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