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东蜀幕中友

官亭池碧海榴殷,遥想清才倚画栏。柳絮涨天笼地暖,
角声经雨透云寒。晓侵台座香烟湿,夜草军书蜡炬干。
为话门人吟太苦,风摧兰秀一枝残。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枕上未醒秦地酒,
舟前已见陕人家。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美景赏心相值难,良宵四座尽儒冠。
月华过冷衣襟润,酒力易消樽俎寒。
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馀欢。
坊楼五鼓欲催曙,桂影长先高兴阑。
村姑儿,红袖衣,初发黄梅插秧时,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短歌诗,歌里真情恨别离,休言伊不知。
寒阴凋草木,枯叶委庭阑。
苍耸孤松秀,青敷万竹蟠。
封条才贴妥,见晛复欹宽。
但使根长在,毋忧风哭酸。
独自行兮独自坐。独自歌兮独自和。日日街头走一过。我不识吾谁识我。人间旦暮自四时。玄中消息不推移。觌面相呈知不知。知时自唱啰啰哩。

乌鞠攀缘日往还,人间仰视在天端。如今蕙帐休惊晓,林下衰翁已挂冠。

烂云衢彩婺,和晓月,满庭闱。正梅粉香飘,林梢紫动,淑景初迟。

观津盛传王氏,道孝心、重见老莱衣。和气一家瑞霭,慈颜九十柔仪。

香烧静院趁朝晖。未省杖扶持。纵德厚流长,遐龄能健,此事应稀。

婆娑绿萱堂背,爱一竿、苍竹六孙枝。照映西山秀色,年年翠点修眉。

一面还留三面开,金鸡空度蓟门来。遗黎未死终怀土,多士虽穷幸不才。

绝域半瓢未雨雪,旧山万里长蒿莱。无拘独有深春梦,夜夜离群自往回。

山翠亦有色,溪流亦是声。居心苟不静,山水是非生。

请看金马门,谁辨浊与清。

两两同披罗绮。款款来寻红紫。宛转不胜风,飞入碧纱窗里。

堪喜。堪喜。捉上小鬟纤指。

云蔽云开山祇然,画无能事著诗传。扁舟尽日无多厌,信手拈来亦漫编。

正声久不作,怀古竟何人。鸾凤翱翔下,荃兰咳唾新。

百年开壁叠,万象入陶钧。突兀浮丘阁,长留太古春。

积雨廉纤气已凄,暝云凌乱四天低。吟怀摵摵声侵竹,归思沄沄水拍堤。

东海可能均霁日,北风曾未逆阴霓。应须更问淮南米,莫厌留连鹢首西。

日出检群书,幽窗送新翠。中怀偶不平,展卷风花坠。

西汉尚文章,东汉尚节义。横议遭焚坑,激扬天所忌。

出师前后心,侃侃追谟誓。典午快雄谈,南朝工藻缋。

宣公奏疏陈,谏果余真味。诗史少陵翁,讴歌纪时事。

韩起八代衰,造语开蒙翳。欧阳复曾王,雄豪美孰继。

三苏思涌泉,落墨潮海至。道学尊紫阳,韦编尼父志。

文山《正气歌》,一字千秋泪。厥后叶宫商,梨园矜纸贵。

鸡林帖括佳,假借先民意。枉费子衿才,何殊优孟戏。

劳劳读律家,繁赜久师吏。刀笔发奇葩,他年公辅器。

吁嗟鲁一儒,可以封经笥。

料峭春寒透素绡。困人天气正无聊。小窗一缕天烟消。

出谷莺儿频唤梦,窥帘燕子又营巢。廉纤细雨近花朝。

未明车马省门开,面面风霜一寸埃。借得小窗容我懒,五更高枕听春雷。

江城看曙色,江上放归舟。云出千山活,蝉鸣两岸幽。

冷风疏柳港,残月落花洲。笑我忘机久,惊飞两白鸥。

青山万叠倚晴空,中有招提一径通。
衲子不关尘世事,黄花红叶共秋风。

谁测先生意趣难,贫如原宪学宗颜。年年酒债将琴当,岁岁诗狂待月还。

梦中要渡深溪水,伎俩多般进不能。
蓦地觉来伎俩尽,床头山月已三更。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