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卷尽归云瘦碧空。微凉吹不断,白蘋风。乱烟残霭有无中。
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火齐散遥峰。山灵须遣护,绛纱笼。倚楼高咏此时同。
分携处,冷落一江枫。
仙官新拜旧词臣,林下相逢又一人。勿谓沧浪清可濯,此心原自绝纤尘。
少年努力在三馀,暇日那无水石俱。自昔空传盘谷引,祇今何似辋川图。
伴人寂寞为鹇客,登俎横斜有蟹奴。便学天随君信否,夜来春涨欲平湖。
举趾一何高,脩颈宛回顾。只影踉蹡行,眷然慕俦侣。
岂忘赤霄上,盘桓此池籞。
伊人在空谷,洒落非尘襟。写怀无俗物,手摩峄阳琴。
况有芝兰客,赏玆山水音。松风起坐隅,寒泉泻遥岑。
檿丝忽断绝,怆彼听者心。安得鸾胶续,一洗桑间吟。
身依南剑忆东都,长把行藏问老符。万里桥边寻白屋,百花潭上步青芜。
云山终岁停飞驿,南国多时罢?酤。闻说多才严仆射,已消金甲免丁夫。
小马轻舆蜀道难,身披裘褐顶峨冠。已从林下幽人往,犹作朝中旧德看。
渔钓喜欢新得侣,道途瞻顾尚呼官。多惭乡友贻清唱,天外鸾音与凤翰。
高秋云物满河阳,死别生离事渺茫。千里凉风吹作客,五年圆月照思乡。
衣沾酒汁三分泪,梦断琴弦八度霜。寄语凤凰台下友,故园衰草总堪伤。
京国游踪出塞垣,九重犹想对临轩。悲魂恍惚惊魂定,闻道新皇已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