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君胡胄,天与棱棱骨像凶。雅善屈伸真似蠖,盛誇头角俨如龙。
此腰纵未因人折,吾腹谁言不汝容。他日东游期大嚼,荒江积苇好藏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茅刀割水娇红茜,风偃寒梢卧长堰。青林疏树隔荒坟,白水茫茫看不见。
将军本是北平豪,记得依稀身姓曹。怕向扬州作贵客,惯从下泽骤鸣镳。
万里秋郊平似舸,千骑围中一是我。箭叫饿鸱,龙腾快马。
趁鹿逐獐,解绦掣锁。耳后生风,鼻头出火。自来此州,杀贼不暇。
皂雕气销,韩卢魄堕。昨见儒生,衣长履大。入揖令公,挥金不谢。
抽笔制词,弯弓辄射。住释挟屠,刳牛食鲊。外枯中腴,无所不可。
促骑请邀,徵徒出野。牵犬莫迟,见兔辄打。傥遇大兕,一发断髁。
为先生寿,引满十斝。健儿跪领将军言,翻身上马去如烟。
宝刀映日不足数,角巾受风真可怜。浅草平堤水痕聚,万蹄避水移家去。
沙拥肥螯掠岸飞,丝牵小豸当空乳。汉将穷追路欲阑,胡家瓯脱避何难。
今朝立马祁连上,不见匈奴一骑还。
鱼信经时阔,关河感不禁。乱蛩醒别梦,晓角警离心。
树迥天围堞,霜高月满林。衡阳何处是,南望楚云深。
抱膝虚堂上,灯前顾影双。霜林风叶尽,山月正当窗。
庭讶翻巢鸟,村疑吠客厖。有怀淞水畔,一苇钓寒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