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颖士(717~768年),字茂挺,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唐朝文人、名士。萧高才博学,著有《萧茂挺集》。门人共谥“文元先生”。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2卷。
楚竹剪霜丛,何惭汉使筇。鸠形殊用刻,马箠不同功。
挺特生难变,支离分已穷。轻肥思比鹤,短发任如蓬。
倚以为高趣,持之见素风。步郊聊实下,行乐偶从东。
屡刺莓苔破,深穿苑圃通。辩繁时画地,默意或书空。
古血有湘迹,旧林无阮踪。将渠谁觉老,要此岂关慵。
莫骇倾巢鸟,须虞蠹穴虫。谁能求道术,跨作上天龙。
岁晚霜清木叶愁,病馀蓬径愧淹留。紫台一别悲苏李,青草频年哭应刘。
归梦关河长伏枕,客心天地各惊秋。明朝谁是登高侣,零落黄垆岂再游。
团扇裁冰,宫盘射粉,画帘不上银钩。绣符艾虎,双绕玉搔头。
皓腕轻笼綵缕,蒲英泛、蚁绿金瓯。雕栏外,桐花低映,红袖赏扶留。
香浮。风淡淡、回廊转午,人倚重楼。问当年菰黍,谁为飘流。
杨柳斜阳归晚,人去后、曲散梁州。空馀下,暮云凄霭,长绕楚江秋。
高斋响檐溜,庭树生春风。繄予二三子,苔异岑则同。
君乘果下马,入门气冲融。汉仪制仍古,秦语译难通。
挥毫传四座,奋迅如旋蓬。壮年文采绚,簪裾世业崇。
乃兄玉堂选,持被勤在公。晤言幸良觌,藻咏凌秋空。
感兹发遐想,神游东海东。
幽兰在室,修竹在林。俯视流水,于山之阴。静观万化,情与会临。
永怀昔者,有感斯今。
言畅兰抱,时和群集。岂无丝竹,乐此永日。林映幽湍,春生虚室。
娱情山水,兴怀作述。
欣此和宇,感怀昔贤。至人无妄,其乐也天。风咏临觞,相与晤言。
斯文有作,可以永年。
有水既清,有山既崇。修林映日,兰带随风。娱此暮春,天宇和同。
大人观物,万化无终。
有怀长水,其流激清。天诞大老,惠此后生。畅咏弦丝,列坐林亭。
观文察幽,静言永听。
左带长林,右临清曲。有亭有舍,有兰有竹。有文有弦,可以娱目。
崇情朗抱,畅然自足。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