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收、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收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大鱼跳波如掷块,溪日溶溶照金背。小鱼呴沫沿岸行,潜向沙边翻荇蒂。
家僮举网欣得鲜,持向庖丁割为鲙。磁罂始见红尾摇,霜刃旋看锦鳞碎。
我虽爱此不忍食,悔不先教放溪濑。自爱含生天地间,宁知失意波涛外。
嗟哉小物尚有然,人间得丧谁能会。君不见鲲与鲸,钓者持纶空尔思,倏忽乘云下沧海。
出城得自便,下马事幽讨。旷野荒不耕,蒺藜牛满道。
往往逢饥人,群辈掘野草。不惟黄头儿,亦有白发老。
问之指积水,此去殊浩浩。室庐久漂荡,树木多立槁。
食此且赊死,尧年亦久涝。不能去坟墓,更欲依蒲藻。
昨来计莲芡,颇不减粳稻。明年当大种,妻子或相保。
少日词场偶一鸣,赋成铜爵有人惊。弹琴自笑嵇中散,餐玉心嗤王外兵。
未肯鸿冥游广莫,颇思凤举入承明。谁知流浪终如此,愧汝轻裘棘下生。
谁开大屋沈沈者,门外垂杨拂车马。主人四十持节归,高卧绿阴啼鸟下。
冥冥一径傍花入,忽有清池照深夏。鱼吹落日知镜净,荷受微风看珠泻。
夫君少有湖海气,欲驷长鲸无地跨。故将能事惊世人,坐向云端差万瓦。
稍培幽桂出窗底,时放青山来竹罅。人言此兴极不浅,天遣公忙那肯赦。
要须更作辋川图,他日思归聊对画。
开帘诸老会,载魄一弯初。寂寂流云外,纤纤密荫馀。
共怜人莫逆,休问夜何如。暂阻南头辔,幽怀尚未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