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愁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读书但觉惭轮扁,补吏非能去箭张。白发归为林下叟,固应饥不餍糟糠。
正春晴,画鼓天街无数。玉河桥,杏花尽吐,八旗人至如雨。
更通城、紫驼细犊,逐盘头、蠕蠕公主。锦剪圆襟,珠围纤袖,汉娇蕃艳,对倾駧乳。
御渠畔、暖风飘柳,一一作香絮。施貂帐,三弦四板,学唱金缕。
又三里,丰台芍药,玉鞭鞭马争去。插双双、翠翎年少,并向啼莺最多处。
柘弹穿林,花毡铺地,垆头都解女真语。恨斜日、上林烟瞑,苍翠欲迷路。
牛羊气、吹满凤城,总作香土。
十里烟光湿翠苕,二分春色到花朝。无人快击华奴鼓,有伴同吹弄玉箫。
遍地锦围歌处席,满身珠压舞时腰。莫嗔老子疏狂甚,曾醉扬州廿四桥。
闲花落尽春无有,脚踏青红望淮走。到淮适值晚潮来,满淮鼓吹风波吼。
传声急唤钓鱼船,船未到时洗双手。买得船中双白鱼,便访村前五青柳。
旋烹野茗问村醪,五柳阴中坐良久。此行大略类陶潜,但乏黄花白衣酒。
操舟人去一点鸥,帆入云开何处收。孤鸥浴处依浅滩,修竿放饵投深流。
岂无野妇荷而汲,亦有老翁行且讴。君看此景直几钱,此时正是夕阳天。
便教金印大如斗,何似鱼庵共钓船。有人问君莫要说,怀中取出吟翁篇。
玉署词臣未赐茶,閤铃刚被吏人挝。论心旧喜来今雨,抚掌新闻报落霞。
使节川河怀远道,朋簪诗酒惜春花。无缘更作联床话,空对宫槐看暮鸦。
天南天北梦难通,春谷风同云谷风。舒卷乾坤一箑耳,莫教春信断来鸿。
晚风吹醒梅花梦,吟窗人倦无语。楚天云澹雁凄凉,何况黄昏雨。
又忽忽、惊心岁序。村荒雁回无钟鼓。对夜色萧条,谩借得、孤缸耿耿,独照离绪。
憔悴怨墨频题,征衣佣整,怪却双鬓如许。故园犹是旧东风,往事今尘土。
但忆着、章台柳树。十年青镜催迟暮。任艳怀、如流水,芳草王孙,有谁能赋。
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