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三伏光阴过,初秋宇宙新。一杯相马酒,千古竹林人。
山入永嘉屐,蚁浮彭泽巾。悲歌送落日,为我少停轮。
昨日除书下五门,地兼中外亦殊恩。三山迥出南荒小,八座元同北斗尊。
悟主已知如内相,封侯终见自公孙。荆扬乐土今凋擦,他日从客为一言。
深谷煖云飞,重岩花发时。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清晨出南陌,平旦下城闉。东风微淡荡,草木一何新。
郁郁游子情,祁祁女如云。翩翩桃花马,辘辘翠车轮。
娟娟珠帘下,袅袅看行人。回眸不相见,摇动陌上春。
岂不频见之,匪我所思存。所思在远道,感激意重陈。
愿为双飞燕,南北长与亲。云霞不相隔,飞越复经秦。
王孙荡百产,不肯市翁仲。猥云崇惜之,物色那可动。
张君老明经,犹食监州俸。关门自读书,潇洒不听讼。
且喜吴公来,三分百姓供。馀膏泽胥吏,兼足买书用。
去年三缺令,以公实其空。奥灶忽易位,当时媚者众。
胡为食烟火,归来气犹洞。客里逢端阳,劳公忽赠送。
菜根飞盐花,肥枣满青粽。媵之两三品,清德遍可颂。
我无报投物,作诗为公诵。食饱诗亦酣,陶然羲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