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庆孙

少壮舍我去,回忆如隔生。古人皆百年,安取多余赢。

此刻未即草木腐,此刻足与日月争。日日日有明,月月月有盈。

数之已山积,览之无寸程。人生如此便了却,而何不可齐殇彭。

故人远相问,珍贶非瑶琼。迟迟久未报,何以慰其情。

生前之日操之己者且无据,死后之日听诸人者将安凭。

王烻,原名宁烻,字大柱,高密人。乾隆乙卯举人,官聊城教谕。有《{砉殳}?集》。
  猜你喜欢
长忆当初,是他见我心先有。一钩才下,便引得鱼儿开口。好是重门深院,寂寞黄昏后。厮觑著、一面儿酒。
试撋就。便把我、得人意处,闵子里、施纤手。云情雨意,似十二巫山旧。更向枕前言约,许我长相守。忄欠人也,犹自眉头皱。
佳人芳树杂春蹊,花外烟濛月渐低。
几度艳歌清欲转,流莺惊起不成栖。
辰火天文次,◇门路寝闳。
奉亲昭孝德,惟帝飨精诚。
礼以三年讲,时因万物成。
九筵严太室,六变导和声。
象魏中天起,风雷大号行。
欢呼响山岳,流泽浃根茎。
宝墨飞云动,金文耀日晶。
从臣才力薄,无以颂休明。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朱云曾为汉家忧,不怕交亲作世仇。壮气未平空咄咄,
狂言无验信悠悠。今朝我作未弓鸟,却羡君为不系舟。
劳寄新诗平宿憾,此生心气贯清秋。

荇带牵风作晚凉,柳丝拖水湿斜阳。平林漠漠远烟黄。

双桨送人何处去,最无情上棹船郎。儿家不合近横塘。

胶革全崩傀儡场,岐雷医命竟无方。
千秋许我留真气,百事催人到夕阳。
谁把黄金求骏骨,且余一垅羡生王。
涅槃羽化凭仙佛,为想归途尽渺茫。

自明多奇辞,更为奇怪歌。好共卢仝骑绿耳,吟哦直上昆崙坡。

更令张旭辈,醉中挥笔书嵯峨。安用呼老子,两脚跨橐驼。

有命得坚疾,无术除沉痾。一从水木迭用事,肺为废物囚网罗。

而况小暑之后有初伏与大暑,更添热厉兼昏魔。

骨閒赫赤炭丸走,皮上烘炙铁手摩。有时一屋之内但觉汤火近,不辨镬与锅。

手持匕箸腹先胀,酒到喉咙颜已酡。青黏漆叶无所用,鸟伸熊顾其奈何。

五脏孰云可湔洗,百骸终恐生虫窠。脱身难上赤霄路,梦魂忽泛沧溟波。

沧溟尽处是星汉,有人常弄机与梭。枯槎去后更无客,历历赤桂来经过。

取得良书挂牛角,持将斗柄吞明河。但把明河吞满腹,不去龙田拾瑶玉。

便控鳌头出海来,霞点云痕在眉目。起穿两柳行青莎,怪歌使我须吟哦。

吟哦作文非小事,要为法度后世无讥诃。大抵文章本诸内,归之无憾斯平和。

拟之于经辅之友,精讲明辩相切磋。君虽病肝,其心可用教。

我虽病肺,心亦不自阿。日夜思索,已矣老矣,所学亡失多。

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

南渡几年里,深山谁力书。独君酣百战,许我丐三馀。

参斗明灯烬,湖江渴砚蜍。斯人犹不第,天理竟何如。

石田硗确万山隈,逢春荒年更可哀。
尽日几人担米上,长年何处得钱来。
扣门强贷刑难逭,闭户清饥死又催。
不是乾坤刍狗汝,要令个个学颜回。

鄱阳辞别一年多,京国来逢奈喜何。王事期程难久驻,宦途鬓发已先皤。

祖宗门户尝艰苦,家世诗书在琢磨。言行枢机当慎密,倚门送汝更无它。

无计消除夜漏长,罗衾熏彻旧时香。
十分又是凄愁处,雨歇芭蕉小院凉。
律应清商,嫩凉生、金风乍飘林叶。玉兔腾精,光浸楼台,宛似广寒宫阙。远山横翠烟霏敛,鹊枝绕、蛩声凄切。气萧爽,一年好处,桂花时节。香压群芳妙绝。记蟾窟高枝,两曾攀折。思报君亲,何事壮怀犹郁。传岩莘野时方隐,心先定、经纶施设。赏花醉,持杯更邀皓月。

花下重门,石阑题遍游人句。暮云春雨。只少江南树。

小小红楼,旧是吹笙处。愁凝伫。杜鹃无语。谁劝春归去。

五月炎蒸起百忧,旅怀相对似穷秋。花枝有火烧红眼,镜底无天雪白头。

鸟去华林金翠落,猿归碧涧玉环投。一池风起芰荷气,明月梦醒人在楼。

去年镊白鬓,镜里犹堪认年少。今年镊白发,
两认昏昏手战跳。满酌浓酹假颜色,颜色不扬翻自笑。
少年曾读古人书,本期独善安有馀。虽盖长安一片瓦,
未遑卒岁容宁居。前年依亚成都府,月请俸缗六十五。
妻儿骨肉愁欲来,偏梁阁道归得否?长安六月尘亘天,
池塘鼎沸林欲燃。合家恸哭出门送,独驱匹马陵山巅。
到官只是推诚信,终日兢兢幸无吝。丞相知怜为小心,
忽然奏佩专城印。专城俸入一倍多,况兼职禄霜峨峨。
山妻稚女悉迎到,时列绿樽酣酒歌。醉来便向樽前倒,
风月满头丝皓皓。虽然减得阖门忧,又加去国五年老。
五年老,知奈何?来日少,去日多。金锤锤碎黄金镊,
更唱樽前老去歌。

树密山隈立马看,卧牛冈岭近前滩。乍闻似落前峰涧,久听方知近佛龛。

未许尘容驻奔马,可教幽客写经函。病僧间傍溪边立,黄叶萧萧一草庵。

飘然天半御风轻,身在浮图绝顶行。三辅山河掌上尽,五陵云树望中平。

絪氲香界从朝暮,高下桑田几变更。故事尚传唐进士,曲江宴罢共题名。

  上篇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而为声,故其声一随于物,大小清浊,可喜可愕,悉随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屃赑,虽附之不能为声;谷虚而大,其声雄以厉;水荡而柔,其声汹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骇胆而惊心。故独于草木为宜。而草木之中,叶之大者,其声窒;叶之槁者,其声悲;叶之弱者,其声懦而不扬。是故宜于风者莫如松。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

  下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高于群峰,而松又在峰顶,仰视如幢葆临头上。当日正中时,有风拂其枝,如龙凤翔舞,离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檐瓦间,金碧相组绣,观之者目为之明。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呜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

  予以问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净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予曰:“然则上人以是而名其阁,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阁上又三日,乃归。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