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入山收稻有怀纪仲霁

两寺钟声咽,山桥夕路幽。未几新落叶,已满旧溪头。

西去时将晚,东游事亦休。秋苔新月上,杂沓使人愁。

(1617—1672)明末清初直隶雄县人,字济似,号晓岩、茨庵。少时为孙承宗所重,妻以孙女。明末南迁,久居六合,晚始回乡。诗多兴亡之感。有《茨庵集诗钞》。
  猜你喜欢
霭然空水合,目极平江暮。南望天无涯,孤帆落何处。
顷为衡湘客,颇见湖山趣。朝气和楚云,夕阳映江树。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五斗由来岂疗贫,尚应拄笏对秋云。
未嗟薄宦来还去,但觉频年我送君。
舍北水生思共赏,淮南米贱好相闻。
白鱼青笋平生事,愁绝江寒雁影分。
泻出清明醉眼醒,都人弹指祝前星。
凭谁提起源头话,治国齐家要六经。
倦客归来往不多,颇思散策日相过。
胶胶成扰败人意,那得长间共切磋。

柔橹轻风觉有情,月高牛渚看潮生。江神木客争传语,可是袁家旧阿宏。

侧身入穷阎,跼影守环堵。
日高齿未嚼,风劲骭犹露。
胡为迫冻饿,此道吾所素。
出每劲鸡栖,归仍伏龙具。
原生本非病,董子盖不遇。
谁将斗升水,活此辙中鲋。
不见裹粮人,欲死者亦屡。
徒自讽诗书,区区立名誉。

木未幽香近小楼,微风吹入始知秋。横塘一派烟如碧,惟许閒人尽日留。

传得清虚剑。心内深深点。木上金丝来往牵。马风占。更把风摇?。卦象常推渐。功行时时检。黄鹤沿中仙要成,马风赡。日有真灵验。

朝簪久脱谢京华,击马阶前往事赊。自诩名山客著屐,欲将身世问乘槎。

鬓丝垂老浑如雪,枯木逢春笑作花。回首大罗天上事,红绫早啖剩零牙。

望远诗情懒,浮云冷客心。涨痕留水岸,秋色接城阴。

默检间愁细,行歌露草深。残年废文字,妄想已消沈。

明月招春魄,移痕上小窗。暗香浮枕簟,乘兴灭银釭。

碧玉作碗银为盘。一刻一镂化双鸾。

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閒殿阁虚。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空翠湿衣横楖栗,绀泉澄钵涌芙蕖。

鹫峰梦绕云中寺,鹿苑身栖物外居。清梵夜回松月冷,孤禅昼起柏烟疏。

曙钟寒韵侵虚籁,午供春香入野芜。道念有时怜老病,尘缘无计问真如。

远公若许来同社,陶令何妨去结庐。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

旧乡无子孙,谁共老青门。迢递早秋路,别离深夜村。
伊流偕行客,岳响答啼猿。去后期招隐,何当复此言。

风流那复有斯翁,端为论文访蜀雄。凤髓欲追千古调,锦囊弃著一生功。

看花想见频挥玉,骑马何曾羡着红。闻道碧桃春更晚,归鞭底事苦匆匆。

乐游何处好,最爱越中山。
人坐午溪寂,鸟眠秋水闲。
云横独树上,雨在数峰间。
欲作苏门啸,苍茫不可攀。

坏山压城杀气黑,一夜京城忽流血。弓刀合沓满掖庭,妃主喧呼总狼藉。

驱出宫门不敢哭,血泪满面无人色。戴楼门外是青城,匍匐赴死谁敢停?

百年涵育尽涂地,死雾不散昏青冥。英府亲贤端可怜,白首随例亦就刑。

最苦爱王家两族,二十馀年不曾出。朝朝点数到堂前,每向官司求米肉。

男哥女妹自夫妇,腼面相看冤更酷。一旦开门见天日,推入行间便诛戮。

当时筑城为郊祀,却与皇家作东市。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

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君不见二百万家族尽赤,八十里城皆瓦砾。

白骨更比青城多,遗民独向王孙泣。祸本骨肉相残贼,大臣蔽君尤壅塞。

至今行人不叹承天门,行人但嗟濠利宅!城荒国灭犹有十仞墙,墙头密匝生铁棘。

不敢垂双泪,孤怀自黯然。恐添慈母念,那免病妻怜。

书札从人寄,家庭赖汝贤。归心倘可遂,应得在春前。

幽轩对客坐,急雨檐前落。阴云破荒原,凉风散林薄。

遥想东山下,苗生青沃若。与子结幽期,归来看秋穫。

春寒风压酒,水满月平桥。何处渔樵客,歌声到暮潮。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