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枝头数点雪初残,折置冰壶分外寒。烟蕊轻盈未全拆,国香暗淡已欺兰。
讲殿春开第一筵,师臣敷对更精专。龙飞五位文明盛,鹄立群工礼度虔。
早奉王言颁玉敕,初闻帝典启瑶编。非才素愧匡时学,重荷恩休倍悚然。
吁嗟复吁嗟,谁是无父母。守栅供庖厨,入林禦豺虎。
得生亦暂时,尽死安足数。新眼看旧人,自然成粪土。
拓开熊绎旧封疆,玉斧金瓯气象昌。秋浦巨鳌留故窟,春风丛竹问何王。
军书谕蜀先耆老,武略平羌胜汉唐。偻指古今沿革局,华风边月两茫茫。
有客秣骢马,豸冠被朱服。驾言将何之,先声动华麓。
曾飞玉堂翰,更累青琐牍。历亲郡县政,民瘼尽耳目。
所遭异坦阻,平生耿介独。行行届高秋,风霜共洁肃。
狐狸安足问,豺狼敢当陆。按辔渭水滨,雨馀桑麻绿。
我为西人喜,重受清平福。
松柏千林护垄冈,城西万骨向中藏。一朝吟吊湖山句,错认长平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