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看雨

昼锁重门看雨卧,雾为车马风筛簸。恰似读书山寺时,独坐空庭松数个。

(1465—1517)明山西和顺人,字应韶,号虎谷。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劾太监李广,下狱,降知州。后升陕西提学佥事,历副使、按察使,召为国子祭酒,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与王琼、乔宇同科中进士,号称河东三凤。
  猜你喜欢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此曲何人吹。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水寒江静。浸一抹、青山影。楼外指点渔村近。笛声谁喷。惊起宾鸿阵。
往事总归眉际恨。这相思、□□谁问。泪痕空把罗襟印。泪应尽。争奈情无尽。

都城三月春暮时,通津两岸杨花飞。送君结束适南楚,使我叹息生长悲。

男儿功名致须早,夫子声誉久已驰。文章黼黻虽自许,时运龃龉将安施。

霜蹄暂蹶未为失,云翮高举终非迟。人生且求适意处,天命会有不否期。

潇湘千里渺烟浪,浮家早逐秋鸿归。娥英事实素难考,来时为读黄陵碑。

笼养翎毛不记名,春来巧弄百般声。
临风放出丹山凤,多谢箫韶奏九成。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
夫妻结发期百年,何言中路相弃捐。
小儿未识死别苦,哑哑向人犹索乳。
箱中探出黄金珥,付与孤儿买筼饵。
不辞瞑目归黄泥,泉下常闻儿夜啼。
低声语郎情不了,愿郎早娶怜儿小。

白日看云坐小斋,闲无一事入幽怀。林禽告我春无恙,小树依人影亦佳。

病酒心情愁柏叶,看花消息到芒鞋。离居一倍风光好,闲煞城南十字街。

臊狗休誇曳落河,金乌重驻鲁阳戈。混同江北笳声绝,三一溪南喜气多。

雅歌字字巧安排,争颂君王治道谐。
好把抉猊奔骥手,大书深刻著悬崖。
德山疑处问岩头,若得浑家一地愁。
父又呪儿儿呪父,冤冤相报几时休。
家家尽看野狐儿,铁笛横拈撩乱吹。
吹罢不知何处去,夕阳已挂柳梢西。

无待太无中,有待太有际。大小同一波,远近齐一会。

鸣弦玄霄颠,吟啸运八气。奚不酣灵液,眄目娱九裔。

有无得玄运,二待亦相盖。

畿南一早抵冬深,共仰焦劳圣主心。可幸齐东沿路雪,就中沾足是蒙阴。

起来袖手怯寒添,冷落文楸掩玉奁。
燕子池塘春雨细,杏花庭院晓风尖。
酒酲未解便欹枕,香炷初党密下帘。
百五数来能几日,黄金柳色已侵帘。

帖子传新语。问自来、翰林学士,几多人数。或道林心空铸镜,或道艾人如舞。

或更道、冰盘消暑。或道芸香能去蠹,有宫中、斗草盈盈女。

都不管,道何许。

离骚古意盈洲渚。也莫道、龙舟吊屈,浪花吹雨。只有辟兵符子好,少有词人拈取。

谁肯向、帖中道与。绝口用兵两个字,是老臣、忠爱知艰阻。

写此句,绛纱缕。

岸石湿黏萍,一渠流水清。
每来疑雨过,少立见鱼行。
树隔炎歊远,桥分午影平。
主人契幽事,客到出相迎。

乞火固得火,不如钻燧多。寄汲非无泉,凿井泉盈科。

君子贵自得,顾岂求之他。心焉有馀师,奈彼自弃何。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不幸有司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