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树大数围,植时不知岁。精多作胶液,注流至根柢。
斲以团丹砂,玄黄何泥泥。或为金石漆,脂膏苦自毙。
虫蚁所疮痏,百千以肤噬。臃肿既空心,拳曲亦流涕。
霜皮剥辱馀,虽存若蜩蜕。窍穴一穿漏,枅圈无巨细。
腹中若蜂房,蛇鼠相启闭。一二鼻口者,火入烟蒙翳。
疾雷屡震惊,花叶多焦脆。䬏䬔昨楝风,四方忽排挤。
怒呺一昼夜,柯条尚牛掣。雨师复掊击,参天俄失势。
朽蠹已有年,婆娑终一蹶。摧折当腰吕,寻尺若刀?。
崩压西邻墙,斧斤劳仆隶。大枝劈不开,小枝竞先曳。
凭依惧有神,酒食陈微祭。丧我高楼阴,炎曦无可蔽。
嘲啾绝燕雀,缠糺失萝荔。生身本恶木,美名蒙诟厉。
散材一何幸,与檀作兄弟。托身在丘园,有萚思为砺。
斑谷持作冠,楮桑持作币。所用虽皮肤,于人已有济。
亦未苦其生,楂梨共狼戾。本无劲挺姿,枝节多疣赘。
菑害始香甘,蠢动乘其敝。狙猿杙亦安,岂必高名丽。
受命有穷时,薪蒸不遑计。培覆皆天年,萌蘖庶自卫。
遗山求修史,自谓忠于金。委蛇贵臣间,枉尺岂直寻。
碑版谀佐命,降辱良已深。致书干耶律,荐举诚何心?
后来托国史,蒙面羞儒林。实彼阶之厉,流毒方至今。
谅哉谢山语,堪作俗士箴。
世事回看尽惘然,城南风物最堪怜。疏钟晓寺曾灯火,屈指于今是几年。
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老仙笑我尘劳久,乞与云膏洗俗肠。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公子青骢马,追游十里遥。风头云叶冻,酒面雪花消。
惜别迟回首,何因见舞腰。君归金帐暖,无限可怜宵。
八载游闽今始归,形容半是语全非。萍踪已有妻孥托,旅食犹怜故旧稀。
睡去衣裳孤月满,醉来图画乱云飞。与君山阁逃炎热,临别还留壁上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