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早秋 其二

空堂虫语答韽韽,云阁林梢雨意酣。欹枕疏钟清客梦,依稀茅屋研山南。

(1775—1832)江苏吴县人,字文起,号小宛。嘉庆十二年举人。后授宁国训导。夏夜苦读,置双脚于瓮以避蚊。通经史,好为骈文而不甚工,长训诂考證,以《两汉书疏證》最为精博。又有《左传补注》、《三国志补注》、《水经注疏證》、《王荆公诗补注》、《幼学堂集》等。
  猜你喜欢
念子为儒道未亨,依依心向十年兄。莫依乱世轻依托,
须学前贤隐姓名。大国未知何日静,旧山犹可入云耕。
不如自此同归去,帆挂秋风一信程。
野人本自不求名,欲向山中过一生。
莫嫌憔悴无知己,别有烟霞似弟兄。
陶公种五柳,华氏戏五禽。
达性与养生,共得古人心。
佳果能御暑,致之意何深。
河朔存故事,助饮莫惮斟。
阿连明日去观光,鹤发今年喜倍常。
船里万端须过虑,客中无事不周防。
三经训诂勤繙阅,一纸平安数寄将。
反覆庭闱千万意,早收名第献高堂。

问君何处拜庭闱,海国苍茫去路微。洛社旧游同北望,温陵积梦独南归。

春行树外空闻鸟,夜坐花边静掩扉。转向高堂思綵服,云山惆怅与心违。

开樽当节序,归思莫匆匆。秋色犹南菊,寒声自北鸿。

几人心迹定,万事古今同。旷达真吾辈,何如栗里翁。

界口东来水势宽,山夷水远到淳安。溪船泊处乡音改,愁听敲篷夜雨寒。

为我冲寒特地来,扁舟兴尽又须回。
相思若要问消息,早寄一枝墙角梅。

细雨愔愔蓬背滴。蓬底羁人,自展单衾褟。梦又不成灯又黑。

乱鸦声里天如墨。

似酒浓愁无处说。待倩双鸿,远向天涯觅。桥外杨花桥下客。

可怜一样伤漂泊。

小雨涤残暑,新凉水上生。帆飞岚翠动,燕掠水风轻。

津市分斜照,人家共晚晴。淹留恋清景,双眼一时明。

人海风波无定时,沧桑过眼几更移。忏除结习花难著,脱尽眉毫句未奇。

养得幽兰胜娇女,长亲书卷对严师。青镫尚有儿时乐,竟夜长吟子美诗。

昔闻西樵山峰七十二,巃嵷削天出平地。金瓯山势蜿蜒开,盘互其中四十里。

校书题破青山色,留得游人供宿醉。露氅风瓢结伴行,为向层峦旷盈视。

春当二月花气迎,拂林低霭如有情。丹梯远接翳门上,夹道草色春风生。

此山由来岭外奇,不到山中迥不知。黄云孤逦擎仙掌,沧海光涵浴日池。

上为云屏玉峙,七星浮黛以蔽亏。下为喷玉飞帘,千山溅雪而寒漪。

石梁倒挂明珠玑,素涛飞舞双白螭。中峰遥接天柱眉,雷坛火盖多累垂。

鸡声鸣午云间出,桃花流水何参差。仰天长啸振衣立,大科小科如拱揖。

洞拂蓬莱叠锦张,石绽芙蓉空翠湿。相传乌利炼金砂,银井留丹覆绛霞。

又传紫姑服日华,素烟玉女明三花。群真遥来聚窟宅,遂令窅窱成幽遐。

孤怀寂寂松风石,搔首林皋如夙昔。夕阳佳色款荆扉,春送香风生两腋。

每道银鱼妨赏识,草堂猿鹤怜乖隔。胜情空复留尘迹,长使山灵笑逋客。

何时揽浮邱之袖兮拉安期之舄,瑶草春深挂萝席。

方丘原自足烟霞,又奚事于朝期五岳兮暮驰七泽。

胜绝千岩地,清涵一水滨。
石泉寒绕涧,山木翠和春。
秀人壶中望,幽凝物外身。
贤侯足真赏,王谢有芳尘。

杜牧清词未算狂。鬓丝禅榻好时光。玉阑干外是银塘。

塞雁书将千里远,砌虫声到四更凉。梦魂飞不到红墙。

圣主方求治,偏城敢后儒。
采芹严祀事,序齿集生徒。
黄发居宾右,青衿隘坐隅。
远侔鲁泮饮,下陋汉庭酺。
席正群心萧,盃行美化敷。
君恩何以报,忠孝是良图。

云去山色青,云住山色白。去住云不知,空山自成色。

山外仙居接太微,铁桥中隔又疑非。行行拾得金光草,莫向桥西住不归。

迢递关河春欲归,行人相望隔斜晖。一天薄暝寒将尽,几日东风力渐微。

但见烟村都黯黯,不堪枝叶尚依依。禅心未便沾泥去,还向长亭惹客衣。

瘦得冰肌骨亦清,诗人於尔独关情。
孤高不受尘埃涴,洁白独嫌缟练轻。
天下有花皆北面,岁寒惟雪可同盟。
当时只欠灵均识,不与离骚写姓名。

少小追前辈,空山碧涧留。诸贤竟安往,多士复来游。

解带松间石,弹琴竹外楼。固知兴废运,公自有千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