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效左记室

吕尚西入周,渭上犹盘桓。百里弃其国,饭牛在草间。

乘时各自奋,功立名不刊。脱身屠钓中,一举生民安。

少壮不用世,垂老反任官。年命苟不延,后世何所观。

高材为人弃,贫贱良独难。焉知天下士,一身饥且寒。

圣贤有不遇,自古以为叹。

(1744—1794)江苏江都人,字容甫。幼孤贫,赖母授读。少长,游书肆,借阅经史百家书籍,过目成诵,遂为通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以母老不赴朝考。文章以汉魏六朝为则,卓然为清代中叶大家。笃志经学,尤精《周官》、《左氏传》,兼治诸子。与同乡王念孙、刘台拱为友,服膺顾炎武,自许为私淑弟子。曾应湖广总督毕沅之聘,撰《黄鹤楼铭》等文,传诵一时。后至杭州文澜阁掌《四库全书》,旋卒。有《广陵通典》、《春秋后传》、《容甫先生遗诗》、《述学内外篇》。
  猜你喜欢
俟时兼待价,垂棘出尘埃。仄席三旌切,移山万里来。
烟霞衣上落,阊阖雪中开。寿酒今朝进,无非出世才。
富贵家家遗五虚,不须乞米效颜书。
垢除与物重更始,朴散于今暂复初。
狡兔迷藏罝谩设,游鱼潜伏网应疎。
此恩个个当沾被,莫逐林閒窃芋狙。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真子无私自不栽,
感得一株阶下出。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二月三月山初暖,
最爱低檐数枝短。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清阴独步禅起时,
徙倚前看看不足。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细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杯酌以助气,匕箸以充腹。沾醉与属餍,其害等嗜欲。

歠醨有馀欢,食淡百味足。养生所甚恶,旨酒及大肉。

老翁虽无能,更事嗟已熟。勿叹茆三间,养汝山林福。

古哲有馀芳,我将餐其英。相遇残简中,欣欣如有情。

父子理团蒲,得酒相与倾。小时欣成句,今复聊自鸣。

诗成无所为,下阶秋水生。

燕踏帘钩语,郎跃红鸯去。待到月胧明,数残更点深。

枕蝉银缕细,颓髻香云腻。一夜苦相思,怎禁离别时。

今时求此道,笃志孰如君。
经训多成诵,疑难喜细论。
利交甘若醴,世态薄於云。
须秉岁寒节,深推孔孟尊。

南州十月桂枝荣,小院梅开近亦明。色借紫云凌雾薄,香滋玉露入宵盈。

客怀聊得尊中遣,诗句应能树畔成。天府兼如瑶萼发,从君临赏倍含情。

侏儒饱死笑臣朔,岂识天机谢彫斫。吾侪相求重声气,不与嚣嚣竞风飑。

各从颔下抱骊珠,那肯怀中藏鼠璞。舒州山水本奇绝,我与君来锡双卓。

昨逢重九秋气清,共款园扉无剥啄。登高姑一陟附娄,矫首龙山青黛扑。

风吹皂帽歌乌乌,我亦相从如猎较。文昌昭谏蹑迹至,筮得朋簪手重握。

陆玑草木剧纷纶,郭璞虫鱼更斑駮。须臾客去余就睡,江上西风动清角。

明晨急雨寒潇潇,云气苍黄湿寥邈。侧闻先生夜无寐,吟声非梦亦非觉。

阴晴未许周髀算,悲愉有似迷藏捉。旷观区宇解先忧,頫睇缥缈嗤独学。

作诗摩垒再致师,酬答勿辞朋友数。

道人懒为著色物,偶施小茜作嬉游。人言杏花可摘卖,挂向街头试买不。

家原幽谷,自别湘沅非旧族。叶叶枝枝,婀娜江城玉露时。

灵均漫采,根蒂虽殊香未改。金粟前身,那用朝衣侍女薰。

水涸沙仍湿,霜余草更幽。
烟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

□□□□又新年,独对寒灯思悄然。宦迹岂能随事好,鬓华应不为人怜。

星躔遥与宫壶应,河汉还同禁署连。几度诗成仍未写,也应羞涩到君前。

江上鹧鸪留客住,黄陵庙下泊船时。一林春雨垂垂绿,消得晴风烂熳吹。

滩回石侧不容槎,密筱连云夹岸斜。只恐渔人知隐处,沿溪不肯种桃花。

朝眠佳气袭罗纨,骤觉芳真梦若兰。清坐朱颜俟衰落,抱山有客养高寒。

明知一去成孤绝,试与千秋执并看。谢却江湖天更远,胸中忽忽未曾安。

白云不为雨,化作窈窕峰。峰峦杳莫辨,时见云濛濛。

我行入云中,云气扶孤筇。拨云露山骨,始觉微径通。

鸟啼石竹翠,池照岩花红。揽衣下绝巘,斜阳挂孤松。

临风发长啸,清响答远空。拄颊一回顾,茫茫白云封。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