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柳绵绵。水涓涓。嬉戏群儿小河湾。舞雩天。
谁家特染丹青笔。多男子。吉兆欣逢甲子年。乐无边。
奉帚陵园洗白莼,若为露下倍伤神。秦宫耐可花前死,忍向秋风哭圣人。
香烟遥接白云平,原上金灯夜夜明。山鬼萝衣挽秋驾,青冥有路不教行。
黄花镇外拥胡兵,万马驱来山几层。难去宫中报天子,朝朝只是拜长陵。
诗筒闻说寄寒边,忆别今经十六年。窖底雪深埋未了,馀魂飞向玉帘泉。
荼蘼风软,散闲愁无数。吹送青凫到花步。算鸳鸯卅六、排作邮奁,好细与,记个相思程谱。
寻春三度也,永福桥西,门闭枇杷旧时路。小隔又生疏、道罢胜常,更没些、离情低诉。
但佯笑兜鞋、倚娘边,问梅雨连宵,别来寒否。
玉妃平碾白朱砂,散作春风六出花。夜半月明霜露重,满襟清泪湿年华。
山势小却车转辕,山日下烧倾火盆。山行得水一下马,十步之内即水源。
一泓清泠长觱沸,漫说窥临沁肌骨。回流汤沸云气蒸,却值寒威万里凝。
严冬濡足殊可念,语以夏凉或不辨。我来擢手扬清波,波间石色多丹砂。
丹砂故井复何有,愿结芳宇阳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