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彪,(约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之徒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尝官察推。宋亡舆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彪工诗,著有袜线集,巳佚。今存柴氏四隐集,《四库总目》中。
第一平津策,同时入洛名。配台升上相,宰汉得元精。
国念灵龟丧,人嗟厚栋倾。睿篇伤俊老,殊礼极哀荣。
忽忽六年中,母逝汝又续。回思渡海时,三人剩余独。
徘徊天地间,生趣日萧索。将于母圹旁,宅兆左右卜。
一以待吾死,一以安汝魄。合葬祔阿母,以践生前约。
千世万世后,松楸雾峰麓。魂灵如有知,庶几不寂寞。
入塾年亲送,尊师藉训谟。最难唯际遇,切勿浪功夫。
机慧烦先导,专勤亦要途。破蒙三载矣,诗礼重庭趋。
两浙从公久。十馀年、衙参听政,槐厅邂逅。抚字催科分殿最,不愧吾民慈母。
偶绾此、铜章墨绶。一载章安初莅治,便商量、小试栽花手:去思颂,万民口。
两家同是忠宣后。念鲰生、同居皖籍,他乡聚首。敬梓恭桑偏谊笃,略分言情希有。
竟不料、来朝马走。他日龙湫来揽胜,待洪崖、再挹浮邱袖。
论文字,一樽酒。
结庐在溪上,触目皆可娱。嗟予亦何为,悠悠事征途。
乡闾驾言归,计日抵旧庐。春风百花老,绕屋桑柘疏。
念无肯来人,门庭日荒芜。之子独有期,犹以雨意拘。
人生感离合,恶怀固难舒。寄言我怀人,念我当焉如。
天公爱菊同幽人,夜遣明月来写真。秋魂尽入影中去,澹澹花枝空有痕。
半山亭子坐来久,衣袂渐冷胸中温。花气增浓月益白,枝枝插在玻璃盆。
深露微光上蛛网,暗蛩细响吟篱根。凉风疏疏度不尽,时见水面鱼吹纹。
乾坤清气盎两候,不在深夜即在晨。昏昏世中声色窟,那得一刻能鲜新。
君思此时富贵儿,多少膻荤聚飞蚊。香衾醉眼待苏醒,已日白日堆红尘。
百岁何由见此景,老死不知清净因。我今无愁亦无乐,默默饱受花月薰。
意惬不须爪爬背,四山岑寂同忘言。
殿前双桧郁龙蛇,翠雨溟濛锁绿霞。不逐后庭花片落,托根却在梵王家。
中秋过了,候波潮消息。我亦扁舟趁风色,有故人、携手共剪疏灯,拚醉倒,便不看潮也得。
子城凉月近,作意窥檐,一片秋声恰吹入。记莺边折柳,蝉底怀人,又听到、南鸿一一。
纵不饮、高眠亦何妨,但辜负相逢,今宵可惜。
一缕情丝宛转通,淩波瞥见去匆匆。轻模柳叶眉边月,楼外桃花扇底风。
龙剑埋没狱间久,巨灵昼卫鬼夜守。蛟螭藏,魍魉走,紫焰煌煌射牛斗。
影含秋水刃拂霜,司空照之识早有。丰城发函留其良,千岁纯钩始分首。
龙剑灵,是龙精,莹如鹇尾摇清冰。雄作万里别,雌复千古情。
会当逐风雷,相寻入延平。天遣雷焕儿,佩之大泽滨。
铿然一跃同骏奔,骇浪惊涛白昼昏。始知神物自有偶,千秋万岁肯离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