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
去年秋半西江口,夜上江楼饮江酒。欲问青天借玉盘,等得浮云变苍狗。
天风惨澹含清秋,夜色苍茫江水流。移床傍檐看月出,月未肯出令人愁。
圆芦吹裂客罢语,恐在丹霄复何许。一声初自耳边来,三更却向楼前去。
人生无定可堪论,东西南北似浮云。故人吹散天一角,惊鸿零落秋江群。
今年不听鸣江橹,月黑风悲窗绕树。一杯无酒可浇愁,夜闭蓬门听风雨。
明朝春琯欲飞葭,腊里重看舞雪斜。笔下百篇非事业,樽前一醉即生涯。
初疑高柳狂吹絮,却伴寒梅好放花。踏冻不辞方驾远,闭门留客更谁家。
柿红萱蘤映阶浓,泥紫芝函带玺封。善积古称家有庆,身强今看子其逢。
寿觞莫惜斟三雅,禄养犹期馔万钟。乐与乡人传盛事,老来醉笔任横纵。
玉堂三老。唯识王三操。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
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润,依三教,永没沈三道。
须通三玉。方见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
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
险阻思安土,乐天安可忘。念彼同怀子,暌别令心伤。
天地尚回转,日月会有常。咫尺乃千里,何况道路长。
滁云耿悬榻,婺雨暗山房。摩挲旧题句,中夜梦连床。
山阴七里泷,幔亭九曲溪。乡帮盛文藻,楼观金碧辉。
人巧天乃夺,无此形模奇。罗施山水窟,造化浑厜㕒。
将毋太古璞,遗置西南陲。想见山阿人,美质昭无亏。
家丞落秋实,季女愁輖饥。菑畬秉经训,诲育畴兼施。
高山仰文成,吾道人天师。
江关萧瑟意何如,风雨招邀慰索居。自昔酒人多意气,论交名士半樵渔。
洞庭落木清霜候,吴苑疏砧白露初。后夜河桥吟望远,含情好为问双鱼。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