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夜泊

两岸树限苍苍,孤舟湘水旁。
猿专用啼不住,明月照篷窗。
来廷绍(一一五○~一二○二),字继先,又字平山,自号思洛子,鄢陵(今属河南)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宁宗庆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龙图阁学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绍兴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萧山祇园寺,年五十三。事见《萧山来氏家谱》(藏萧山县档案馆)卷一、《来氏家藏冠山逸韵》卷一。今录诗三首。
  猜你喜欢

寒食娱清夜,飞红已满城。日悬春又暮,月是雨中明。

汉苑传新烛,鄜州忆故京。柳梢是黯黮,花上泪纵横。

人立斜河澹,晨占上冢晴。绵田烟泣露,天老岂无情。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来辕去棹自惊频,七十无多半在陈。寸步家山不归去,空留猿鹤占青春。

裨海环成大九州,乎生欲策六鳌游。短衣携得西凉笛,吹彻龙沙万里秋。

仙翁调鹤欲扶穹,万里风头浩气雄。
翎背稳乘空廓外,丹光横驾宇寰中。
飞符到处雷神集,役剑长驱疠鬼穷。
见说黄芽心地转,更于何趣觅仙宗。

听鹤仙人骑鹤去,后人思鹤已冥冥。九皋音响尚在梦,百世子孙还姓丁。

露枕触心秋欲警,月轩滋泪夜初醒。周公谁谓吾不复,瘦影依稀风满庭。

君王端的似唐虞,仁政天心若合符。不独四方传瑞牒,灵芝甘露满皇都。

万松亭下寒溪桥,走马冲泥苦折腰。下榻何曾嫌造次,登堂原不费招邀。

入帘庭草连荆树,出谷莺声遍柳条。眼底江山分楚越,迎恩楼上梦魂遥。

竹树转深径,茶山给孤园。
禅流打包去,旧日单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几寒温。
其谁晤对汝,冷落依颓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当轩。
风声落天半,似与幽人言。
已矣复焉往,佳哉略无喧。
在昔公择父,实惟谪仙孙。
读书庐山中,仰视五老尊。
头白不归来,高议排金门。
吾敢效前辈,分应守丘樊。
何忧蕙帐缺,怅望鹤与猿。

陋巷柴门掩寂寥,一窗风雨晚萧萧。清秋渐冷尤宜懒,閒日苦长无处消。

乌几青筇扶病弱,素琴黄卷伴逍遥。交朋南北音书隔,虽有芳樽谁可招。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或为盂,或为钟,人心自异山本同。天清云远望不极,小孤宛在江流中。

涧之毛,可筐筥,山之木,可斤斧。惟有白云高崔巍,风吹不消自太古。

岘山何奇,羊子所攀。东山何秀,谢公往还。今尔胡为藉甚乎人间,于嗟乎冷山。

断当篙师到锡山,片云尼我竹林间。短篷展转浑无寐,祇听邮铃去复还。

人家临水启柴扉,生计年年付钓矶。野艇过桥波影乱,长廊遮路屐声稀。

云阴不散禁寒定,鸦阵难高带湿飞。徙倚风前意无限,篷窗间对雨霏微。

达磨西来未足夸,少林捏目强生花。
得皮得髓徒分别,妙在圆明本不差。
筠管酿来应已熟,不辞醉裹帽欹斜。
酴醿浪有幽香在,是酒元来不是花。

幽情写寄一书笺,目送飞鸿度海烟。愁客旅怀时序晚,独身人怨夜幽偏。

秋声木落飘前砌,月影花移渐上帘。留滞此心伤远别,悠悠岐路隔长川。

果否西疆此扼喉,东旋策骑偶停休。放衙吏役闲于鹤,待食兵民瘦似鸠。

报国有心时转逆,辞官无计老还留。归来万里君恩重,却笑书生亦白头。

河阳车骑散重阴,羽猎声华在上林。望阙几年沧海使,出关今见白云心。

梅花江国行频见,春色龙池到已深。揽袂莫须三叠曲,垂裳方御五弦琴。

剑水清凉梦笔山,戟衣照日启重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