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居院

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黄冈古淮邦,其大不如斗。谁知隔岸山,万马日奔走。

有数着诗人,此地实林薮。顷来马盛年,王公号贤守。

三年江上杯,快饮竹楼酒。东坡营雪堂,始种坡前柳。

至今有遗迹,过者为回首。后来老门生,词翰玉堂手。

谪官茅三间,门巷无鸡狗。孙郎饱文艺,贫病亦已久。

着履知有土,捉衿乃见肘。抱经官残州,一饱亦难偶。

论文有馀日,为我访白叟。遗事倘可书,尚足寄衰朽。

慎勿止寒温,作书问安否。

翩迁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雨送炎官印,风宣白帝麻。
欲知秋面目,细看木犀花。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偶然来即是,必拟见无因。
霜霰穷冬令,杯盘旅舍贫。只应蓟子训,醉后懒分身。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口为祸之穽,异者同之分。
谁龙噤不语,兀兀如羁囚。
我岂好违俗,心未忘好修。
本不慕华显,宁有忮与求。
赵遥鹏鷃同,贫贱非所羞。
风涛涨平陆,驾予一虚舟。
未如泯机智,鸥鸟与之游。
吾今已得师,稽首漆园周。

汉女三千人,一一盼阳春。花开不见日,愁绕翠蛾颦。

君王雨露在一身,那得遍洒东门尘。君不见赵家姊妹玉不如,昭阳乍亲椒殿疏,何况增成班婕妤。

我惜吴门客,言归动是哀。形容愁里变,离乱死中来。

家远身犹滞,田荒赋几催。时清渡江去,长啸虎丘台。

幽人所住空山里,老树皆作虯龙起。
但知树底听松风,不见风前落松子。
三韩华萼手自开,其间琐碎如婴孩。
请因贾客诏君长,二十馀年无使来。

金天凉冷金风急,万点金萤照宫掖。银床夜夜落梧桐,宫树朝来零露湿。

乘闲试上来青楼,咫尺南山入远眸。阑干徙倚括奇观,诗成敲折珊瑚钩。

东篱采采黄金蕊,远致南阳菊潭水。安排服食制颓龄,水味花香溅牙齿。

酒满金罍秋月明,可人别去不胜情。短书欲寄何由达,万里长天一雁声。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做修持,休轻侮。认取云中,细细清清雨。净净泠泠灵芽吐。

心外寻求,谩了虚辛苦。

坐与行,卧与住。闲里闲搜,闲暇逍遥做。结就金花开玉户。

一道光明,直射无为路。

生平豪气老难降,南北中分叹此江。多病能消山屐几,清游幸尾使旌双。

天连远水碧千里,云护夕阳红半窗。缱绻主人留客意,船头昏鼓又逢逢。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几处楼船湖上逢,半闲丞相有遗踪。天教秋壑生瑶草,重牧吴山第一峰。

猛虎伏空山,怒废千夫力。虎心如我知,日久亦可㥾。

吁嗟世人心,反覆安究极。对酒休忧白发新,看花且趁青春色。

鸴鸠斥鴳亦能乐,扶摇何必垂天翼。浒西夫子藐世人,胸中别有千斛春。

文章气凌汉太史,斜斗书轻王右军。飘风自北来,寄我双锦文。

邀我去游浒西曲,花前坐玩湋水纹。泥封未破桑落酒,锦瑟先招翡翠裙。

我亦平生爱歌舞,向来慷慨成虚语。千里命驾羞吕生,雪夜王猷谁复许。

白驹皎皎食君场,风流卢骆王与杨。栖息忽看夜月满,登眺不知春日长。

春日同游各尽兴,夜月多情还举觞。太平不饮果何待,顾乃真醉非徉狂。

君不见古来治老苦无药,坐见桑榆影闪烁。子有酒食当及时,何不鼓瑟日喜乐。

笑我田舍翁,未能游雀跃。不及诸君山水情,亦有草堂在西郭。

修竹众苦人难到,六指重来火后寻。
遗恨百年消不得,一声杜宇一关心。
不契梁王暗渡江,一身无地避惭惶。
九年面壁成何事,赚却平人入鑊汤。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