鞦韆二首 其一

华郭春光欲暮时,綵绳争蹴夜忘归。佳人不道罗纨重,拟共杨花苦斗飞。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九天膏泽沛群方,尽扫螟蝗蝥蟘殃。
即刻焦烦成爽垲,何时繁富换荒凉。
涤场定是多遗秉,栖亩爰知有剩粮。
却笑荜门穷措大,瓶罂脱粟正深藏。

青莲花出古娃宫,华殷亭亭月满容。风籁一声传夜壑,云幢千丈荫苍松。

曲池漫漫悲禾黍,古隧冥冥出鼎钟。落纸烟云供醉笔,吾宗文采擅雕龙。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
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
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
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将军金印亸紫绶,
御史铁冠重绣衣。乔生作尉别来久,因君为问平安否。
魏侯校理复何如,前日人来不得书。陆浑山下佳可赏,
蓬阁闲时日应往。自料青云未有期,谁知白发偏能长。
垆头青丝白玉瓶,别时相顾酒如倾。摇鞭举袂忽不见,
千树万树空蝉鸣。

是民是贼论纷歧,铸鼎图奸始共知。黄带亦编流寇传,绣衣重睹汉官仪。

自天下降愚黔首,为帝驱除比赤眉。伏剑直臣犹未瞑,料应喜见中兴时。

精蓝端未下云居,况复僧中有后湖。
理障禅那俱坐断,颇尝游戏到诗无。
扁舟东下自夷犹,胸次浑无一物留。
世味横陈如嚼蜡,人生变灭似浮沤。
休休且毕横林愿,去去空怀畎亩忧。
自念秋毫皆帝力,衔环结草若为酬。

高皇拓地越乌秅,圣主筹边轶汉家。拟向轮台置田卒,特教博望泛秋楂。

八城户版输泉赋,千骑旃裘拥节华。载笔他年增掌故,羁臣乘传尽流沙。

白杨枫叶俱零乱。旧恨大家难遣。记得年时小宴。京洛浮沉倦。

供愁又阻红绫宴。落魄频呼鹦盏。舌在犹须转战。何处吹箫管。

旧国啼霜浅渚边,入秋诗思冷于烟。江南客梦三千里,塞北音书十九年。

露白不堪如此夜,月明无可奈何天。伤心寒到芦花水,莫叩潇湘渔父舷!

尔能画我形,能不画我影?形影既能画,盍画心神境?

心境高同天,心境大同地。能画天地心,万物可能备。

奉檄非余志,山灵愿未违。暂时通仕籍,何日遂初衣。

一为红尘役,其如紫蕨肥。迟回弗忍去,魂绕瀑泉飞。

冰消太液生春水,日上披香积瑞烟。
乔岳告成鸿庆远,垂衣无事永千年。

至人贵无为,裁魂守寂寥。唯有驰骛士,风尘在一朝。

舆马相跨跃,宾从共矜骄。天道好盈缺,春华故秋凋。

不知北山民,商歌弄场苗。

门掩黄昏,画堂人寂,暮雨乍收残暑。帘卷疏星门户悄,隐隐严城钟鼓。空街烟暝半开,斜日朦胧,银河澄淡风凄楚。还是凤楼人远,桃源无路。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念谁伴、茜裙翠袖,共携手、瑶台归去。对修竹、森森院宇。曲屏香暖凝沈炷。问对酒当歌,情怀记得刘郎否。

郎上渡江船,妾倚江边树。空挽柳丝长,系郎船不住。

不堪花竹见仪容,暂与鸰原觅故踪。一笑霜钟出云木,十年江国对秋风。

秖疑丧乱身俱在,略遣摧藏语未终。安得形同影无缺,白头共此夜灯红。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子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去何获圆通。
触以所角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支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汉有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为。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於恒沙动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水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人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登。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原加被未来,於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心引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先生画梅如画龙,头角鳞爪森玲珑。千枝万枝一气下,奔走雷电驱长风。

先画大干如截铁,细柯旋出摇青铜。冻皴堆作盘错势,拳曲臃肿骄苍松。

攘臂奋腕绕席走,笔欲落纸神飞空。须臾云气满四角,淋漓乱点寒花丛。

澹者欲傍竹篱径,艳者忽近珠帘栊。繁英粲粲俨列屋,孤蕊脉脉嗟离宫。

就中五出未全出,将开不开春冲融。踔厉奋发初挂敌,卒收险怪归中庸。

一时观者齐叫绝,彭门刺史心则忡。忆昔曾作吴下守,讨春直到东圌东。

元墓石壁十里许,疏罗密织交纤浓。瞥眼一别十六载,索笑但有清梦通。

间亭更忆林处士,俗骨欲换知无从。晴窗喜见大泼墨,置身如在孤山峰。

始知先生有真宰,澹香清影常在胸。画梅画骨兼画气,破万卷入青蒙茸。

张之高堂日坐卧,纵有庚尘乌能攻。只恐破壁欲飞去,模糊雪海香濛濛。

乱红飞雨。怅春心一似,腾腾闷暑。密绾柔情,暗传芳意,人在垂杨深宇。晓雪一帘幽梦,半点檀心知否。春不管,想粉香凝泪,翠颦含趣。
谁念芳径小,新绿戋戋,问讯今何许。玉冷钗头,罗宽带眼,缥缈青鸾难遇。望断碧云深处,倚遍画阑将暮。空惆怅,更江头桃叶,溜横波渡。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