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昔闻西樵山峰七十二,巃嵷削天出平地。金瓯山势蜿蜒开,盘互其中四十里。

校书题破青山色,留得游人供宿醉。露氅风瓢结伴行,为向层峦旷盈视。

春当二月花气迎,拂林低霭如有情。丹梯远接翳门上,夹道草色春风生。

此山由来岭外奇,不到山中迥不知。黄云孤逦擎仙掌,沧海光涵浴日池。

上为云屏玉峙,七星浮黛以蔽亏。下为喷玉飞帘,千山溅雪而寒漪。

石梁倒挂明珠玑,素涛飞舞双白螭。中峰遥接天柱眉,雷坛火盖多累垂。

鸡声鸣午云间出,桃花流水何参差。仰天长啸振衣立,大科小科如拱揖。

洞拂蓬莱叠锦张,石绽芙蓉空翠湿。相传乌利炼金砂,银井留丹覆绛霞。

又传紫姑服日华,素烟玉女明三花。群真遥来聚窟宅,遂令窅窱成幽遐。

孤怀寂寂松风石,搔首林皋如夙昔。夕阳佳色款荆扉,春送香风生两腋。

每道银鱼妨赏识,草堂猿鹤怜乖隔。胜情空复留尘迹,长使山灵笑逋客。

何时揽浮邱之袖兮拉安期之舄,瑶草春深挂萝席。

方丘原自足烟霞,又奚事于朝期五岳兮暮驰七泽。

广东海南人,字葵孺。万历间进士,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天启间魏忠贤生祠遍吴中。待问抵南京,置生祠不顾,诣孝陵毕即疾驰履任。崇祯间官至都御史。有诗文集。
  猜你喜欢
炉香烬冷夹衣寒,雨过园林翠作团。
剩得风法何处著,红蔷薇搭小栏干。
春风摇碧树,秋雾卷丹台。复有相宜夕,池清月正开。
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熠爚光如沸,翩翾景若摧。
半环投积草,碎璧聚流杯。夜久平无焕,天晴皎未隤.
镜将池作匣,珠以岸为胎。有美司言暇,高兴独悠哉。
挥翰初难拟,飞名岂易陪。夜光殊在握,了了见沉灰。
李白虽然成异物,逸名犹与万方传。昔朝曾侍玄宗侧,
大夜应归贺监边。山木易高迷故垄,国风长在见遗篇。
投金渚畔春杨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象蹋冰盘四面凉,风摇槐影蘸莲塘。玉颜一枕游仙梦,谁觉炎天畏日长。

渥洼徒自有权奇,伯乐书名世始知。竞走墙前希得俊,
高悬日下表无私。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珍重刘繇因首荐,为君送和碧云诗。
当官接闲暇,暂得归林泉。百里路不宿,两乡山复连。
夜深露湿簟,月出风惊蝉。且尽主人酒,为君从醉眠。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东陌头。西陌头。陌上香尘粘碧油。见花花自羞。

南高峰,北高峰。两处峰高愁杀侬。行云无定踪。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
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
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
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

珥貂拗砌曾为吏,握节封强又此行。日近长安无百里,星回帝座正三更。

箫韶律应军中乐,羽卫光摇塞上旌。廿载违颜江海远,却因咫尺重含情。

鶗鴂青春晏,绕鼩白社骄。掠风雏燕翼,界雨晚虹腰。

醥醁银床沥,葑茸紫涧苗。到家幸无苦,浦溆有回潮。

十载江湖,一朝簪组,宠荣曷称衰容。圣恩不许。归卧旧庐中。慨念东山伴侣,烟霞外、久阔仙踪。今何幸,相逢故里,谈笑一尊同。
吾州,真幸会,湖边贺监,海上黄公。胜渭川遗老,绛县仙翁。纵饮何辞烂醉,脸霞转、一笑生红。从今后,婆娑化国,千岁乐皇风。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办诗愁、多是黄昏。梨花淡淡,柳絮纷纷。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半醉多羞,一笑欺春。有丹青、描写难真。秋波侧媚,云岫轻颦。是蕊珠仙,巫峡女,洛川神。
门掩黄昏后,风销绛蜡时。行春小队夜参差。一曲仙音,飞上广寒枝。不访金钗客,空歌白*衣。画桥梅影散玻璃。月底婆娑,带得暗香归。

良朋官廨傍河隈,踏岸相寻特地来。日暮不烦烧绛烛,酒樽好对月明开。

拔地千寻耸碧岑,白云缭绕锁重林。迎风影散诸峰净,照日光摇万壑深。

寂寂仙坛凝晚翠,萧萧天籁响秋阴。灵湫潋滟神龙跃,几向寰中霈雨霖。

朝辞白帝暮黄牛,云水匆匆漫洗愁。佳节思亲便西笑,大江拒石不东流。

文章有用期前路,家国无依剩此舟。野艾山榴空自好,怜他风露满汀洲。

颇怪邮筒问讯迟,年来佳趣我能知。先生书就佳和脚,侍女妆成天宝眉。

似说悬弧庆张盥,定教掣笔叹羲之。吴中老学浑无用,病榻孤吟鬓似丝。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余 一作:予)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