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渔乡住,心安即是家。客来时举酒,饭后定分茶。
野老从争席,山童解献花。扁舟随意坐,不羡斗边槎。
二后睢阳去,潜身泣到明。却回谁敢问,校似有心情。
秋声何凄清,栖禽夜勿惊。我生逢百忧,感此涕自零。
涕零可奈何,思君若流波。暂别伤契阔,永离况泉穴。
房栊来悲风,虚空自生寒。忆昨梦寐中,仿佛睹君颜。
惕寤无所见,形影空自怜。冥冥泉下人,曷云复来还。
君往不复还,余生岂能延。寄居当几时,忧患在其间。
昊天实为之,为之复何言。
阑珊花事,惜余春、看到荼蘼开遍。诗记才迎词又送,袅袅吟魂柔飐。
笑也含愁,醒还似梦,离绪萦心乱。恨随流水,残红飞落波面。
清玩。竹筱风摇,柳梢月挂,弄影巍巍颤。触感相思添几许,别后应难猜算。
凤子情慵,莺儿语懒,我客天涯倦。曰归未得,故园烟景空恋。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