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壁,《宋史》写作李璧,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生于公元1157年(一说1159年),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地挹金华胜,山标瀫水奇。六岩纡洞府,双涧汇天池。
柳暗桥偏隐,松迷径转疑。开林青嶂出,倚杖白云随。
宅閟仙灵久,书藏太史宜。计先归隐卜,俸罄买山资。
金马言曾抗,周南滞不辞。道高容偃蹇,心远合栖迟。
不用誇盘谷,还能胜渼陂。堂虚岚隐见,楼静树参差。
象逼中峰峭,云扶怪石欹。寒淙锵户牖,皎月镜涟漪。
蓬辟过求仲,鱼游乐惠施。雄谈消载酒,清兴续弹棋。
扫叶供烹茗,分泉命煮葵。冥搜群子姓,欣赏集埙篪。
芹熟青泥饭,香传太谷梨。扪萝同陟险,采药独忘疲。
凉籁轩萧爽,阴崖日蔽亏。竹床酣午睡,花坞曝晴曦。
寂寞成玄草,逶迤秀紫芝。牺曾庄子畏,马岂塞翁悲。
坐笑环农圃,行吟友鹿麋。梵钟低薄暮,樵语度轻飔。
雪霁梅横涧,园深藓蚀帷。玄珠探赤水,湘帙映青藜。
自狎忘机鸟,谁惭曳尾龟。苏门鸾并笑,缑岭鹤堪骑。
岁序羲皇榻,生涯岳渎期。饥餐霞五色,渴吸露三卮。
西蜀蟠龙气,南山隐豹姿。阴阳双毂转,天地一竿垂。
海内悬丹壑,山中降紫泥。旁求烦圣主,强起为疮痍。
载笔趋金殿,垂绅侍玉墀。帝京频出入,王命屡驱驰。
炼石倾堪补,为霖望不私。暂离温室树,终借上林枝。
事列山公启,名高水部词。游宁禽庆负,文讵稚圭移。
省署萦簪组,林丘系梦思。客来时展画,公暇一题诗。
石室空罙阻,瑶花想陆离。青山谢巢许,黄阁待咎夔。
木落树萧椮,水清流㵳寂。属此悲哉气,复兹羁旅戚。
奚用写烦忧,山泉恣游历。万丈窥深涧,千寻仰绝壁。
傍岭竹参差,缘崖藤幂䍥。行行极幽邃,去去逾空寂。
果值息心侣,乔枝方挂锡。围绕悉栴檀,纯良岂沙砾。
妙法诚无比,深经解怨敌。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
慧刀幸已逢,疑网于焉析。岂直却烦恼,方期拯沈溺。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