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亭上问秋风。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荪壁辛楣芰荷屋,静揖秋风酣圣读。
占断湖天拓户封,不待诏书赐一曲。
红尘车马交衢术,渠肯冠霞立於独。
满城风雨又重阳,念子萧疏对寒菊。
双壶遣赠滟蛆浮,想见羁愁尽蛾伏。
高人一巢有余地,底须驷马驾车轴。
但得长年交酒圣,不妨一笑命骚仆。
若云归隐须买田,巢由嗤人未免俗。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平生富情义,至死不寐悔。更无桃花米,惟有银鱼佩。

一家将奈何,九子尚无配。魂兮且勿忧,幸有山公在。

山研云初抱,奁书客不传。北窗多异气,正对净名天。

李侯人物极清真,气似灵犀可辟尘。
平日论心思益友,而今刮眼见诗人。
有民堕在蒹葭境,为政恐无桃李春。
抚字要须宽猛济,诵公佳句合书绅。

高以天为限,名标日观雄。尊崇首五岳,典秩目三公。

刹影云端见,钟声海上通。何当凌绝顶,怀抱一为空。

巘路蹑云上,来参出世僧。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冰。
不说有为法,非传无尽灯。了然方寸内,应只见南能。

舟泊浔阳夜未分,满怀幽思酒微醺。青衫词赋今还在,红粉琵琶杳不闻。

浦口荻花空映月,波心沙影暗流云。萧条江上难成寐,慷慨题诗吊白君。

漫传丹桂冠西风,文彩重教下笔同。谁信岁寒冰雪后,花中还有状元红。

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

云影微开日脚垂,杏花深院落游丝。不知谁动秋千索,惊起黄鹂过别枝。

觅得宸奎扁,归寻农圃师。
湖山吴子国,花草范村诗。
步屦行春遍,纶巾带雨欹。
百年无此老,合配雪滩祠。

万里长云暗节旄,天山秋尽雁飞高。风吹塞马霜蹄疾,雪扑征衣冻宝刀。

珠宫孕魄。趁怒潮乍归,玉堕沙碛。蜒雨腥风,瓜艇破帆如织。

流涎不数江瑶柱,笑厨娘、纤手难擘。筱筐鱼市,霜锋奏响,乳膏香溢。

旧曾听、吴儿叹息。道便解烹鲜,还住江北。蚬白蚶红,偏占早春芳席。

扬州路杳秋蔬冷,几思量、腻脂琼液。暗留文壳,燕支戏和,镜台狼藉。

娟娟犹带露痕新,分得江潭未化身。
岁晚定知堪傲雪,生来不肯强随人。
心如庞老空诸有,节比原思不恨贫。
月淡风清卧寒谷,倡予和女复谁亲。

太华三峰迥,浑河九曲浮。祗今畿辅地,自古帝王州。

当路需才急,何人为国忧。堪嗟老仪叟,荏苒八旬秋。

越山四围吉祥寺,绀碧殿阁生烟霞。真人丈六殿粟像,大地万朵青莲花。

常时飞云若缟练,近午出日如丹砂。上方绝顶无路入,避地颇似秦人家。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尊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