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关险扼辽左冲,海防汹涌山巃嵷。俯视一气青濛濛,天然形胜标崇墉。
我来正值秋阴重,楼登澄海携吟筇。其高绝顶摩苍穹,云可观日同华嵩。
深宵久坐云雺雺,星沈月黑迷长空。俄惊一线飞霞红,金波闪烁光熊熊。
阳乌跃出随飞龙,鲛宫贝阙看朦胧。寥天一镜磨青铜,三神山路疑可通。
兹游奇绝冠寰中,气吞八表云荡胸。便思万里乘长风,独倚神剑凌崆峒。
指挥净扫中原烽,此地况兼山海雄。留都风景如镐丰,神州手奠扶尧封。
岂徒观海矜双瞳,好事翻笑东坡翁。作诗祷市烦神工,蜃楼许看哀龙钟。
绮语变灭随飘蓬,何若骑鲸太白从。霓旌导我双青童,六鳌晓策扶桑东。
江山虽有馀,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
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
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鸟鹊去,一一渔樵返。
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
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袱被同登汉上槎,六年不听橹讴鸦。容身已喜如居室,入梦浑疑是到家。
斜日趁墟宵唤酒,轻烟压水午鸣茶。南迁我久忘官样,惭见船头候吏哗。
西山昨夜一雨飞,高城凉色早侵衣。闻钟长乐朝初散,候敕承明立未归。
御气天香通碧落,林光池影动清晖。龙颜咫尺何由睹,缥缈云中望紫微。
吾心有菩提,不披沙门缁。吾心有坎离,不饵商山芝。
跂脚卧南楼,午梦寻皇羲。黄冠亦安适,白云聊自怡。
冷笑个中人,逐鲍甘如饴。鹿卢与桔槔,各运机心机。
王城岂蜀道,举足忧险巇。童童沧海桑,劫劫长安棋。
同类苦相搏,力角场上鸡。同根苦相煎,火燃釜底萁。
鹬蚌忿一时,利渔尔胡为。嗟嗟造化儿,颠倒良堪嗤。
竖子名竟成,将军数或奇。颜夭盗蹠寿,侏饱方朔饥。
呱呱逅馋狼,宁复有孑遗。指点幕上巢,风雨为之危。
十灶九不黔,何心食肉麋。西龋东亦矉,何处乞邻醯。
任炫夷威容,真庐皆籧施。譬彼嚼屠门,画饼终贻讥。
我家江渎池边水,每爱名从北宋传。却怪放翁当日句,满街丹荔不论钱。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