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驾桂林乡举

十年复此主文盟,喜得名邦岁贡英。
宴启鹿鸣珠照乘,堂开鹏运玉连城。
梅花雪里传魁信,桂子风前送客程。
若到天庭问南事,细陈长策为销兵。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更高千万丈,还我上头行。

世有殊尤物,天悭赋咏才。
恨渠生较晚,不及见邹枚。
苑树樱残罢宴瓯,骊驹籍籍望西州。
左思丽赋都中贵,张载新铭剑外留。
几日戏裳贪洁膳,即时归雨劝耕畴。
如何蔽芾甘棠国,再见临淄第一流。
新凉襟袂冷然。乍晴天。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神轩红粉陈香罗,
凤低蝉薄愁双蛾。微光奕奕凌天河,鸾咽鹤唳飘飖歌。
弯桥销尽愁奈何,天气骀荡云陂阤.平明花木有秋意,
露湿彩盘蛛网多。

深谷高岩寺阁扃,疏林谷口见溪亭。亭中恐是庞居士,坐对无埃山四青。

种自玄都道士,载从渡口渔翁。小儿偷出碧云宫。

顷刻帆樯飞动。

芦苇似来江上,竹枝疑泛图中。桃根桃叶棹歌同。

两桨春风吹送。

清溪一曲浸山根,溪上人家两两分。久要正逢徐孺子,同声兼枉沈休文。

兴非剡上嗟空返,谈比庐山得未闻。醉卧不知乘夜发,画船摇破一川云。

檐卜林东短墙,曾开宝地齐梁。初春老树花发,深涧无人水香。

桂山有笑人,闇然闻清脩。醉伴黄鹤睡,醒招白鹿游。

坐对山下泉,觱沸增清幽。水晶拖白龙,云母梳青头。

南下风味殊,凛然凌三秋。岩在晓露垂,涧底清香流。

罗月天风吹,水面黄金浮。时汲煮新茗,蟹眼凝浮沤。

时汲酿春酒,竹叶抽新刍。澄虑消我愁,高歌润我喉。

寂寞空谷中,恍若玄龙楼。相忘无形迹,默默神与游。

卓彼膝下人,渊源力探求。盈科放四海,拟把神功收。

呼吸天地交,霖雨离龙湫。贤哉心泉翁,良云臧贻谋。

相尔斋庖,罔匪洁齐。毋二三尔心,尔祖其来。尔登环翠,尔兴尔思。

若乘云车,若前雨旗。

赫赫穹符迪庆基,巍巍真绪拥繁禧。
控飚灵御传天意,候日珍文告帝期。
奉诣乔丘彰锡祉,胙壤濑乡修茂礼。
宸闱薰祓款云舆,戎候耕耘櫜象弭。
纪号惟新岁历呈,三元初吉协休辰。
徽册奉天熙事蒇,丕名尊祖皇仪展。
太宫薦鬯孝思伸,阳位升烟鸿庆远。
瑞应纷纶百福同,寅威宝命雾尊崇。
布宣精意诚明顯,申饬攸司宪度隆。
将披秘蕴昭灵契,欲使万方知帝意。
肆眚端门诏毕旋,灵场顶启百枝烯。
夙陈露寝敷瑶度,躬薦真香奏瑞烟。
三辰淳辉居斋室,阶满祥蓂当望日。
大裘陟降既登歌,群后延登皆上芴。
元辅披滕圣训扬,枢臣援翰宝文彰。
有虞出洛龟休跃,唐氏衔图凤罢翔。
辞若洞章皆摘句,字如龙篆宛分行。
森沉虎旆严真卫,肃穆珠旒增洁志。
敬受丹书岂易侔,式旌玉刻诚难继。
修修羽帐降星辰,杳杳飚斿驻圣真。
庭际烟霞辉晔晔,天中鸾鹤羽兟兟。
微密妙言爰备举,庞鸿盛则已宣臻,
一一嘉猷保元后,洽神欢,
昭纪琅函为睿式。万灵潜卫极寅威,
九序相趋皆励翼。绵宇弥隆清净风,
虚晨益鉴馨香德。岂独飞英冠百王,
祇延道荫永欢康。薰弦睿发南风咏,
丕顯清衷报彼苍。

广州园官进渴水,天风夏熟宜濛子。百花酝作甘露浆,南国烹成赤龙髓。

棕榈亭高内撤餐,梧桐井压沧江乾。柏观金茎擎未湿,蓝桥玉臼捣空寒。

小罂封出香覆锦,古鼎贡馀声撼寝。酒客心情辟酒兵,茶僧手段侵茶品。

阿瞒口酸那得梅,茂陵肺消谁赐杯。液夺胡酥有气味,波凝海椹无尘埃。

向来暑殿评汤物,沉木紫苏闻第一。

茂德来征应,流泉入咏歌。含灵符上善,作字表中和。
有草恒垂露,无风欲偃波。为看人共水,清白定谁多。

安宜罹灾亦云酷,鱼龙竟夺农夫屋。千寻巨浪漫荒塍,落日西风闻野哭。

水田一线才可耕,勘荒使者责长牧。征粮下令严催科,不管贫家卖黄犊。

前年卖女叹伶仃,今年卖儿更孤独。阿妻阿母还佣人,岂但医疮与剜肉。

牵牛出门牛不行,空腹哀鸣何觳觫!低头语牛牛且前,官税差完免鞭扑。

我闻此语增叹吁,仰视皇天白日速。呜呼贫家母妻子女无还期,谁能恋此卑官禄!

夫子南游不到吴,殷勤题识寄嗟吁。
干戈扰扰怜诸夏,季子流风过耳无。
枯木岩前烟嶂昏,羚羊挂角觅无门。
玉梭暗掷千峰外,一线虚通晓色分。
瓜迥迥,绝瘢痕,万古寒潭搅不浑。
正坐当堂金殿冷,回头尽是我儿孙。

丹山有彩凤,仞立已多年。庭除岂栖止,览德下苍烟。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