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绕荆溪、数间茅屋,竹山旧日曾住。吟花课鸟无遗恨,领袖词场南渡。
逐电去。谁更续、哀丝脆管红牙谱。湖山如故。又幻出才人,镂冰绘影,抒写断肠句。
鹍弦上,弹入蝶庵金缕。平分髯客旗鼓。搓酥滴粉方成调,偷换羽声凄楚。
推独步。须信道、秦黄苏陆无今古。江东日暮。想席帽风欹,春衫酒湿,行过翠藤路。
华清春昼赐温泉,绾脱青丝散一编。翠雨乱跳花底月,黑云半卷镜中天。
铜仙盘冷添甘露,玉女盆倾拾翠钿。拢得云鬟高一尺,罟冠新上玉台前。
玉肌匀腻粉初乾,淡淡空青印碧阑。晓日《长杨》新赋就,墨云时度玉螭寒。
落拓綀衣阆苑间,江南游子醉长安。禁沟春过留香雨,宫树风来响翠澜。
五卫旌旗秋甸里,千官剑佩晓云端。何人只献河清颂,宜向明时沥寸丹。
国家太平古无比,仁寿纪年百余矣。弧南一星位丙丁,牛斗之墟夜芒指。
翁家天台濒小海,风俗淳朴致堪喜。是间淑气厚钟毓,特为盛时彰瑞美。
百龄孝子翁先人,秩视更老荣乡里。诸孙膝下罗来昆,共享期颐克家子。
自言少时胆气粗,报仇夜斫贼营里。裹疮不辨血模糊,至性所生非聊尔。
中年折节伴萤蠹,兀兀穷经作髦士。挥金但学管宁锄,决踵肯惭原思履。
阑干苜蓿广文毡,九十六龄得官始。秩满朝天获晋秩,其时岁适逢辛巳。
次年属车莅吴会,率先黄发清尘俟。耆儒屡邀天语褒,绰楔宸章钤宝玺。
迩来国庆正稠叠,率土普天皆鹊起。去年翁至坐蒲轮,亲祝圣龄习拜跪。
箧贮上方麟趾金,衣裁内府鹄头绮。今岁慈宁开八帙,翁切呼嵩复至止。
香山图绘今昔同,天子推仁首尚齿。再看头衔赐新换,御题荣宠沾蕃祉。
优礼无殊隆宪乞,懿嘉洵足著惇史。翁为人瑞古所无,如云五色芝三蕊。
长身七尺清且癯,行不支筇坐不几。擘窠书成惯赠人,箕畴一寿义取此。
山程水驿讵云远,十年三踏长安市。长安纷纷聚冠盖,识面篯铿与李耳。
我生四十犹壮年,视茫发苍负强仕。苦求急景免凋颜,每乏奇方学洗髓。
对翁长松古柏姿,蒲柳凡材安足拟。吾闻天台山高万八千丈,中有石室金庭共峛崺。
第一洞天记道书,草多长生药不死。欲从翁觅翁不言,但言神仙之术荒唐非吾以。
乃知寿民关寿国,导引延年无其理。不然正当王母介福帝胪欢,岂无控鹤骖鸾先翁降金戺。
羸牛指为骥,鸣枭认为鸾。彼欲欺一世,自乱耳目官。
吾直不能枉,吾方竟谁刓。何妨寄楚泽,餐菊纫秋兰。
忆昔花丛绝世人,含情宜笑复宜颦。容华艳艳谁相比,拚却巫阳一片云。
若兰才调韩娥色,锦字回文心线织。檀槽玉柱按梁州,缠头容易堆狼籍。
邀欢上客郁金堂,拂弦时误顾周郎。祇道朱颜耀朝日,宁知鶗鴂妒年芳。
年芳一去如飘忽,漠漠绮尘封锦瑟。翠被馀香俨尚留,彤管新诗从此毕。
鸣佩珊珊迟艳魂,惆怅难逢李少君。东海仙楼扃玉户,北邙明月照孤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