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没马腹,洪涛喷鹢首。是身如转蓬,随风任飞走。
归来丘壑中,高袖拄笏手。床头一束书,壁下一壶酒。
暴背对青山,杖藜从白叟。乃知羲皇上,何尝离北牖。
民瞻真可人,青岁纡墨绶。一朝拂衣去,归种彭泽柳。
萧然林下意,今无古或有。富贵等浮云,斯须变苍狗。
终南政自佳,不作捷径不。仁者赠以言,立名要不朽。
祖饯衣冠满道周,此行谁与话端由。心知不作功名计,祇为苍生未敢休。
一帆婀娜,引孝廉、归舫半江秋水。下第情怀,初领略、未可悲歌已难。
健翮方抟,霜蹄怀蹶,况有陈平美。岂长贫贱,西清正要才子。
且去将母吴门,寻亲白岳,一洗淮阴耻。恶少年来,相问讯、当日饿夫如是。
家傍垂虹,窗横笠泽,怀住为佳耳。扁舟散发,春来我亦行矣。
初月犹依魄,虚衙欲敛阴。星河天脉脉,宫禁夜沈沈。
曙意鸦先觉,忧端蝶独寻。宁知将压喻,未尽杞人心。
朝来明庶风,吹绿官除草。花飞锦作裀,波暖凫戏藻。
衙散西堂尘,襟净于洒扫。取酌暖吾真,讵被春归恼。
剥啄谁扣门,扰我静来抱。置酒掷道书,出迓衣裳倒。
云是故乡来,入道家山好。长畦麦欲黄,高架蚕将老。
寄语宦游人,就社巳不早。超忽玉峰巅,瓜期疏苍昊。
岂无狗马私,鬓发倏巳缟。烦君报乡人,鲈肥共幽讨。
鹫岭三层塔,庵园一讲堂。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禅床。
擿菊山无酒,燃松夜有香。幸得同高胜,于此莹心王。
寒云栖石雪花幽,溪影摇衣共鹤游。吏部笑迎闽粤侣,山灵偷羡主宾酬。
文心已变潮痕变,佛骨还随木叶愁。峦壑不知今古异,晓岚霜月自誇犹。
卅载隐茅屋,未识官吏貌。颇闻野人言,威凛霜雪曜。
私拟牧牛羊,何用作虎豹。及兹莅皇堂,泥首列稚耄。
鞭扑竟时施,气急遂成噪。那无道路口,诅我以为暴。
黾勉事抚恤,尔汝相慰劳。立法在惩奸,平人使有告。
未获神君名,时凛苍鹰号。循循守往训,居官如学校。
以兹懒趋走,中颇鲜欣懊。安有老乳母,乃作倚门笑。
皖江春色高,萧寺径相造。问君从何来,百里承恩诏。
学至非饥驱,渊明谐特妙。果腹事则已,要有韩才报。
爱民即为国,好事在忠孝。勿谓人莫知,至宝光自耀。
太史书循良,千里独仰眺。
间气凝清洛,荣光萃碧嵩。地灵腾凤羽,泽远胜兰丛。
元恺千年会,夔龙一代雄。棘槐成世业,簪履擅名宗。
雅望归时哲,清朝宅上公。庙廊资柱石,寰宇荷帡幪。
遐想开先德,深惟裕后功。溯源寻故址,肯构饰新工。
肇迹仪刑远,承家奕业同。浚祥今再始,长发正无穷。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