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描写泛舟兰溪的闲情逸致,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山川风物的热爱。本词有和婉优美的意境,朴素平易的语言,轻捷明快的节奏,读之颇觉轻松,回味又觉恬淡温馨。
开头一句说,船儿分开波浪,平平稳稳地前进,用“桂”修饰“棹”,说明这是一只装修精美、小巧玲珑的游艇;“悠悠”,说明船儿走得不紧不慢,反衬出船上人悠闲自在的情景。“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这是词人在船上看到的景物,烟雾缭绕中群山起伏连绵,湖上荡漾的绿水一望无际,一直伸向远远的“天边”。风光美好,景色宜人,词人心旷神怡,不免诗兴大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美好景致的感染,使他灵感顿至,得到了不少优美的诗句。“赢得”,获得、得到;“满”,极言其多。创作的收获,使他得意之极,于是挥动“金碗”,开怀畅饮。“挥”字生动地写出饮酒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神态。诗句盛满“锦囊”,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夸张手法用得恰当,“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文心雕龙夸饰》),所以读起来自然贴切,绝不会感到“言过其实”。
过片之后,继续写景,同时表达词人的感受,曲折回环,极其细密。“飞絮撩人花照眼”,“撩”字和“照”字,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写活了。本来,“撩人”也罢,“照眼”也罢,是人的主观感觉,此句中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动者,“飞絮”和“花”反而成了“使动者”,似这样构思奇特、新颖的句子,可谓神来之笔。“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进一步写出天晴朗、风和日丽的时令特征,辽阔的天空,细微的云丝,本是静境描写,但有微风吹拂,燕子飞舞,又使静中有动,“外”字分明地勾勒出景物的层次,放眼望去,燕子是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下飞翔的,因此才说是“燕外”这两句用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观察细致,因此能用了了数字,绘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画面。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一边观赏风景,一边饮酒赋诗,可知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该回去了,遥望岸上,于是他想到,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想必那其中有他的熟人和亲友住居的处所,大概他已经考虑成熟,于是驱舟上岸。
尾句与首句相呼应,从内容来说,叙述完了整个游程。由小船“分浪稳”起,到小船在“斜阳”中泊岸止,这样写就人的审美心理看,顺乎常情,且使全词上下贯通为浑然一体,结构更臻完善。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天光汎明翠,云作春漪流。顾我閒閒身,如坐江上舟。
举酒适微醉,有梦当为鸥。鸥飞不知夕,梦醒不知秋。
但见初月痕,斜过西南楼。楼上发清唱,吾还和之讴。
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
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递奏岂二八,繁弦非一两。
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
轻尘已飞散,游鱼亦翻荡。恩光实难遇,咏言宁易放。
燕语垂杨春又暮。往事空随流水去。当时杰句倩谁题,尘笔只今无着处。
酒债寻常随所寓。烟竹风花堪笑语。偷闲将学少年游,终不似邯郸故步。
尺幅淋漓足生意,写出开宝年间事。开宝君臣好身手,政平往往共游戏。
笑语声疑闻九天,祥云护衣日照地。绝技宁输曹子桓,余风直到宣和帝。
黄袍一加十国净,玉斧偶挥六诏弃。笼行虎步果英物,兄终弟及留秘记。
半部书传赵韩王,双圈眼识党太尉。惟石暨楚皆可儿,回军都与陈桥议。
散锦团花极飞扬,赶星捉月分向背。头筹夺得争欢呼,幺䯢亦可关神器。
君不见,一球起,一球落,两旁观者俱不弱。五朝八姓如弈棋,仓卒李鸦连郭雀。
习劳宁厌筋力痡,投石超乘终嫌粗。须眉顾盼森欲活,媲美成周《无逸图》。
凉风送归云,幽崖委寒翠。故乡深黄叶,银鳞昨夜至。
牙筹启锦缄,密蟠珍珠字。读君纸上书,陊余眼中泪。
几载订心交,蒋生尤夙契。谁能隔关山,家事代余计。
上言何所为,达余双亲意。下言何所为,勖余四方志。
贱子苟终穷,负此良友谊。反覆持素书,终夜若梦寐。
出门看斜阳,忽已上高树。携手同心欢,城隅散轻步。
秋风一夕来,衣袂改轻素。木叶脱何迟,芳草色非故。
悠悠远水明,霭霭苍烟暮。牧晚笛归村,渔寒镫隐渡。
登高畅幽怀,感逝戚内顾。新欢不在眼,陈人复谁慕。
存悲思浩歌,念别感征路。辽天廓无边,惟有寒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