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董矩堂赴召 其三

溯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我愧满襟皆是尘。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门阑曳裾客,皆自许人豪。
今日宸廷下,谁知北郭骚。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老槐苍苍嫩槐绿,小麦青青大麦黄。
燕已生雏莺已去,落花不管蜂蝶忙。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不图宴坐与澄神,只要烟岚过眼新。算取开年得意事,衲头随著住山人。

奉郎坐卧,偕郎起息。懊憹微躯,生不如席。

禾水云阳地势连,君家习隐在南田。条桑种杏閒清昼,何必桃源别有天。

愚翁髫髦昔垂耳,曾向华台借窗几。
小冠短褐随先生,风雨孤灯读经史。
气粗胆大眼无人,拔擢犀象角连齿。
那知物外有沆瀣,但欲书中觅青紫。
尝持杯酒望高城,吊彼洛阳年少子。
棘闱裹饭三十年,百炼自知俱绕指。
后来脚蹈官职场,恩重如山报无几。
今兹疏发蓬霜颠,踪迹旧游真愧耻。
一松一石如雅故,应笑愚翁今乃尔。
愚翁明日便南去,岁月曷其重致此。
凭栏之恨在无言,珍重湘西山与水。

不辞沈醉东风里,笑解金鱼能值几。四条弦语软于烟,一桁帘痕清似水。

醉调银甲寒浸指,只有翠尊知客意。酒云红晕衬微涡,解向歌尘凝处起。

坐来八尺马如龙,演武堂前夹路松。谪吏一边三十六,尽排长戟壮军容。

怜君为政处,隔水庐山高。白鸟飞衔牍,青岚远映袍。

花风香薄领,蔬圃课参曹。好学循良去,休嫌抚字劳。

五鼓紞如天欲曙,喧传五马朝天去。朱轓皂盖引双旌,逸气摩空更轩翥。

文章太守真奇才,元驱五马从天来。霜蹄二十起云雾,遥遥复上黄金台。

黄金台高几千尺,凤阁龙楼绚晴日。台边五马系三花,入觐天颜述臣职。

年来善政满四方,口碑载道声洋洋。赐金增秩荷殊宠,永兴山水皆辉光。

知君此去追前烈,鼎鼐盐梅待调燮。古来郡守作三公,努力功名趁头黑。

君是磻溪几叶孙,六韬贮腹护边屯。三军鏖战嗟无地,孤垒环攻恨出门。

嚼舌血飞怜勇士,冲冠气愤忆忠魂。男儿南八今重见,同玩睢阳月一痕。

才得相逢又别游,雨丝烟柳送春愁。侬心不及黄河水,抱定潼关日夜流。

阳回冰底见云堆,春意东来梅已知。
待得东城花柳放,早春已是得春迟。

香山秀耸千寻碧,绝顶去天不盈尺。达摩只履昔西归,蹑石犹疑留一迹。

使君览胜游招提,胡不邀我同攀跻。凭高傲睨九州小,便欲乘此淩天梯。

两人相对掀长髯,指顾万里舒双尖。昔年云气漫山麓,至今郡志传龙潜。

朅来沧海已清浅,此地依然是重巘。摩挲为觅旧镌题,零落残碑卧苍藓。

绕郭尽江水,长虹跨不来。地形山势截,天堑海门开。

白昼鼋鼍出,中宵鼓角哀。往时征战处,临泛重徘徊。

茉莉银丝穿鬓边。玉珠圆。酒阑灯灺枕函闲。可人怜。

欲放仍含香细细,蒂排联。弯痕如月压鬟偏。殢云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