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涪州怀伊川涪翁两先生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人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卒今江海流落地,化作文物声名乡。
涪南僻在巴子国,地绝中州少人物。
天将儒道淑是邦,曾向先朝处羁客。
河南夫子间世贤,山谷老叟人间仙。
一时辙迹相继至,顿使光价增山川。
尝嗟道从孟轲死,一贯谁能接原委。
又嗟诗自杜甫亡,四海谁能造诗垒。
幸生伊洛续圣传,鸢鱼遂复穷天渊。
从而江右振余响,清庙又得存遗弦。
今踰元佑二百载,草木涪人尚知爱。
文章性命虽匪倖,气象风流久皆在。
惜乎两公生盛时,下与屈贾同驱驰。
涪人则幸公不幸,天下应怨涪人私。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无孔铁锤三五百,烹金炉里铸成来。就将一个轻抛掷,击得玲珑窍子开。

十载重来古树阴,眼前新冢泪沾襟。
归家当与诸儿说,要识如今展拜心。

贪诗如蜜睡如饧,二贶偕来敢不登。锦轴一编夔府稿,雪衾万杆剡溪藤。

朝来诵句能驱疟,夜半眠云称伴僧。只恐痴儿骄踏裂,起来仍唤读书灯。

东皇放晴亦不恶,何事飞雵巧穿凿。入市不填万井饥,积峡推助江神虐。

蔬盘日日嚼冰丝,岂有羊脂充??。扑窗打幔十日落,千门无路贷金错。

厨断烟销牙齿阁,下方自苦天自乐。玉娘斜坐抱双脚,仙官云吏供嘲谑。

东海盛醑黄姑酌,天狸夜窃九关钥。倒骑狞龙捶金络,羲和上书翻见缚。

丁令无官化飞鹤,吁嗟天公待民何其薄,野人扶曰觅沟壑。

富贵功名不足誇,肯将一第博荣华。春分正欲均天下,何必长安看尽花。

总戎司马旧春官,坐镇边陲众自安。
双阙朝元瞻御扆,六州行部驻雕鞍。
履声暂待金门漏,旆影还冲玉塞寒。
明到关城多暇日,好将佳句寄朝端。

空笼影照琉璃滑,鸿洞声传钟鼓长。便买扁舟作家宅,风流千载谢三郎。

侧砌新苔透暖融,回波摇影碧痕通。东风向晚吹疏雨,却送归云上浅红。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科头箕踞,是西京才子,淮南仙客。碧眼紫髯长啸处,手种龙鳞千尺。

听尽隋箫,敲残秦缶,鼓罢邯郸瑟。无弦在膝,便教此意谁识。

惟有明月清风,长林古涧,差可同朝夕。与我周旋宁作我,烂醉还须千日。

且住为佳,不如归去,一梦扬州值。先生自笑,吾今四十头白。

八十一年前,科名已袖然。依刘王粲檄,入洛贺循船。

受禅碑谁上,閒情赋自传。江山英气歇,堪恨亦堪怜。

京国南还水路遥,城阴复此驻兰桡。可怜关外重重闸,不放河流过鲁桥。

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叹息东流水,如何故乡陌。

重树日芬蒀,芳洲转如积。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钱唐潮来两岸平,钱唐潮归江月明。钱唐女子新楼阁,夜半吹箫鸾凤鸣。

共谁虚室细谈玄,东望江云意渺然。忆昔少年今老矣,不堪吟对菊花天。

苔封鹤膝枝,流水绕疏篱。
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风流无俗韵,恬澹出天姿。
霜月娟娟夜,吾今见所思。

虚窗邀月好,永夜得天多。落叶飞无处,秋风寒奈何。

杯香篱菊在,琴响塞鸿过。共醉幽怀发,谁闻白石歌。

淮海严扃若建瓴,春程那得遂扬舲。金花綵胜怜人日,银汉孤槎滞客星。

忽漫洪流成地险,重烦使者注河经。当年禹贡传书日,疏凿何人奏汉庭。

江南北苑出奇才,千里溪出笔底回。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
人间寒信到阶蛩,天外清商入井桐。
孤馆无人同夜月,长年作客又秋风。
想君局促重帘底,似我棲迟逆旅中。
何事人生苦拘束,得闲来此一樽同。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