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何来千岁鹤,忽下九皋音。一自来凡境,推颓已至今。
临风时独舞,警露亦长吟。乍识人民异,还悲岁月侵。
早寒江上笛,秋急戍楼砧。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三株天外冷,甲子世间深。尚想蓬莱晓,终思弱水阴。
神州迷再举,碧落杳千寻。多少乘轩者,知同一寸心。
京口三山产三杰,中有陈生擅三绝。爱将肝胆输故人,除却图书无长物。
老夫抖擞金陵尘,劳生远送情更真。报汝弇中自天地,明年共赏糟丘春。
云窗月槛仰乘舆,俯看香车出绣襦。九陌人人歌帝力,不须微服过康衢。
开樽当节序,归思莫匆匆。秋色犹南菊,寒声自北鸿。
几人心迹定,万事古今同。旷达真吾辈,何如栗里翁。
客偶高堂集,春初上国还。一尊仍对雪,众喜或丰年。
落处花枝重,融时草色鲜。最难君是唱,终和未能妍。
轻云阁雨还晴,苍黄又负端阳节。去年今日,大鄣深处,寸肠千结。
好事无多,良辰难再,犹传遗孽。看连城澒洞,大家愁恼,这光景、何时歇。
因想金陵佳丽,闹秦淮、龙舟称绝。牙樯锦缆,翠冠珠髻,画阑罗列。
回首丘墟,满襟尘土,向人空说。且停杯,容我离骚细读,吊罗江月。
道人肩水灌畦蔬,托钵船归粟有馀。饱饭禅和无一事,绕池分食喂游鱼。
未免肝肠苦,庄骚一种才。碧萝山鬼语,黄叶酒人来。
老屋疏于画,斜阳冷到苔。鸥踪飞不去,惆怅复徘徊。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