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七首 其六

春半暖初回,疏雨兼和风。新晴临晓江,万象一镜中。

策杖访僧寮,披榛小径通。梵音令人静,世事皆楚弓。

(1573—1644)明苏州府昆山人,寄居常熟,字文休,号假庵。归有光孙。诸生。承其家学,十岁便能诗歌,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三才子。善画墨竹,能草书,尤精篆刻。崇祯间征为待诏,不应。有《假庵诗草》。
  猜你喜欢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貌似故人心尚喜,相逢况是旧相知。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眉宇巑岏鬓秃残,愧君模写向冰纨。削瓜古有形相肖,掷果今无众聚观。

且可夷犹狎鸥鹭,不消夭矫比龙鸾。去为将相开生面,莫貌山翁骨相寒。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深堂清话红灯续,不减前人参白足。
谭禅论诗仆为僵,更啖芋魁分茗粥。
赋租正尔忧阙供,安得继日笑语同。
他年渭北仍江东,雁书定复嗟乖逢。
麻纸功名笑浪传,如今袖手了尘缘。
交朋零落看书札,花月萧条问酒钱。
数里青山骑犊醉,一床黄叶拥秋眠。
心期兀兀成幽病,谁与高人办草廛。

筑室谁知夷蹠,买山复见巢由。愿招此日猿鹤,颇怪当年鹊鸠。

微微碧草亦生光,金屋何知夜自香。一遣浓春閒蝶粉,几看新月上鸦黄。

箫疑云外过王子,佩似风前著女郎。欲理残机多少恨,先愁寒到寄衣裳。

又匆匆、杜鹃啼老,芳华如水过去。卷帘更觅嫣红影,减了几丛花数。

留不住。留一片、濛濛烟草销魂路。愁笺恨语。但打叠相思,随风宕漾,碎作两堤絮。

蹉跎感,生小多情自误。婵娟容易招妒。朱颜渐逐流年换,除是镜台堪诉。

垂柳舞。叹失宠、蛾眉虽好同尘土。离怀最苦。倩落日消停,乱山围里,或有梦寻处。

空。花映清池月在中。繁华梦,今古一轮同。

客子临高秋思生,碧山无际暮云横。但看八月草木落,未见中原尘坌清。

流景暗徂人易老,故园何在梦频惊。尊中有物同谁尽,正要相看醉胆倾。

突兀天台耸碧空,恰宜远眺辨西东。放开眼界群峰小,展扩襟怀万派通。

半幅云笺封远岫,一行雁字窎秋风。登临逸兴游仙景,缥缈虚无一望中。

柳叶黛眉愁,菱花妆镜羞。夜夜长门月,天寒独上楼。水东流,新诗谁寄,相思红叶秋。

小小银缸短短檠,纸屏风定煖浮馨。春花一穗吐金粟,秋水半泓涵素星。

致用不宜筵上舞,专功应废案头萤。他年肯作墙根弃,传与儿曹照一经。

危磴攀萝上,来登木末楼。帆随孤鸟去,云共大江流。

霸业余残碣,高踪感旧游。摩挲题壁字,慷慨为谁留。

五百年来说盛唐,韩公有墓近祠堂。一书险葬潮鱼腹,万古长埋佛骨香。

道许孔林为弟子,文教李壁得欧阳。求师特向孤坟拜,松柏森疏带草荒。

踏著禅门步步新,布衣蔬食欲终身。
解颜一笑如深契,拭眼相看尚未真。
世事尽归簪上雪,我生聊寄瓮头春。
夜深坐对柯山月,应念沧江独钓人。

山边篱落水边村,招得亭亭倩女魂。绣幕夜寒春有影,锦屏镫灺月留痕。

人来小阁风横□,鹤立深更雪掩门。犹忆罗浮清梦醒,几番香著枕函温。

紫翠烟消石径斜,半湾茅屋是僧家。禅心不动楚山碧,落尽萧萧松荻花。

百遍相看意未阑,了然尘土不相关。扁舟厌泊烟波上,湖水平铺碧岫间。

容貌静悬秋月彩,高情长共白云闲。画中留得清虚质,何用烧丹学驻颜。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