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招云岩、朔斋于雷园,二公用前雪韵赋梅)

万紫千红,都不似、玉奴一白。三数萼、有冰霜操,无脂粉色。长共竹君松友伴,岂容蝶使蜂媒入。似惠和、伊任与夷清,兼三德。
能洁己,能娱客。成子后,调羹役。更岁寒风味,时然后出。春浅吹回羌管寸,夜阑吟费花笺尺。炯使星、两两月黄昏,真诗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珠压相于,胭脂同傅。樊家更共谁家语。
梢头结取一番愁,玉箫不会双双侣。
风送流莺,前歌后舞。并桃欲吐含来住。
双飞燕子自相衔,会教唇舌调鹦鹉。

一掷难如不顾人,豫章一屈匪躬臣。葛巾野服非君物,合着当年夷皓身。

南涧当年浚紫洲,我今取号自虚舟。
倚栏惆怅青霞远,何日从君飞佩游。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浓云漠漠雨毛空,染出桃腮照眼红。遮莫异香飘几席,多情拂掠谢东风。

火记六百篇,十月如转毂。
朝昏各一卦,屯蒙相趁逐。
子时发阳火,二百一十六。
午时起阴爻,十八八个足。
铅消汞自乾,熏蒸丹已熟。
阴尽变纯阳,体貌如琼玉。

一夕秋风雁过声,铁衣辛苦向边城。将军不用和戎计,双杵休辞月下鸣。

客枕眠僧舍,巍然鹤发翁。
事如前日异,心与少年同。
一夜送春雨,五更临晓风。
梦回思往事,愁在不言中。

龙亦不在天,龙亦不在渊。飞潜信有时,神物无一专。

莫为叶公好,头角空自悬。

投钱能向波中拾,三尺孩童水性知。手把青蚨穿白浪,钱唐漫说弄潮儿。

古今彭泽令,寂寂不知名。如何此老翁,千古垂芳声。

恶徇五斗米,思解十斛酲。脱衣自漉酒,垢净理何平。

九月九日时,采菊餐其英。我行及兹晨,摇落心独惊。

况以望乡客,兼之怀古情。徘徊念往迹,独契一长鸣。

汤武既不贬,夷齐无乃轻。元尚趣可通,素心本无营。

当时意已远,后世谁能明。

妾家横塘东,与郎乍相逢。郎来不须问,门外植梧桐。

松下微吟惬病悰,支离潦倒似支公。顶因巢鹤翻成结,心为依禅毕竟空。

陆子坛前春古淡,葛洪井上雨青葱。茯苓乞与杨员外,谁复缄诗过浙东。

巨浪劈山倾,孤舟与浪争。逆飞天地肃,捷出鬼神惊。

至险追前载,终身愿太平。不然忠孝理,值此各何情?

欲去未能去,暂留还此留。参差乔木合,映带野塘幽。

父老记旧筑,孙曾非昔游。惟馀补陀像,香火得勤修。

少年重意气,昂首向长杨。射虎眼中刺,摧鹰臂上霜。

肩舆谒轵里,竹笠访田光。坐忆王孙老,萧萧泪数行。

登仙曾羡李膺舟,何幸兰桡复此留。下士昔传东阁盛,著书终许石渠收。

花飞江上泥衔燕,柳绾亭边浪狎鸥。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玄晏最风流。

小草有远志,大樗可长年。
山林自相许,风雨堪独眠。
稍须三径资,莫问五湖船。
从今坐右铭,可刻招隐篇。
章溪与贡水,何事会波澜。万里归人少,孤舟行路难。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连滩。花发从南早,江流向北宽。
故交参盛府,新角耸危冠。楚剑期终割,隋珠惜未弹。
酒醒愁转极,别远泪初干。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

蓬莱宫阙丽神皋,鸳鹭斑行入誉髦。紫馆飞帘悬碧落,玉童持箓下金鳌。

香浮宝凤天花散,塔拥铜龙地轴牢。自是玄元流惠海,不妨金碧是涂膏。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