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邠(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人。祖佶,父陲,官卑。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明年,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邠温裕沉密,尤敦清俭。上亦器重之。裴垍将引为相,病难于承答,事竟寝。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逢者回骑避之,衢路以为荣。居母忧,岁余卒,元和十年三月也,时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简。
卧随鹤鹭入荷香,笑却蒲葵借晚凉。冻雨酿云遮薄日,小舟添水送归航。
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
夷齐独何为,行矣西山薇。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端居贵名教,动息怀所宜。冥心戒苟得,百行从可知。
仲尼有明训,勖尔恒自持。
京洛何妨拥鼻游,欺他富骆斗银镂。景龙新敞鸾台署,底事云卿衣故裘。
朝真坛上月明时,白鹤归来见好诗。三月青塘芳草路,十年风雨最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