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功名莫苦怨天悭,一棹归来到死闲。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满篮箭竹瑶簪白,压担棱梅鹤顶殷。野兴尽时尤可乐,小江烟雨趁潮还。
往年尝爱岑公诗,吾观费子毛骨奇。婉娈总角突而并,粉绘风流今在兹。
素屏八幅君能画,咫尺江阳影仙界。宝山春眺在苍茫,海观秋澜涌澎湃。
龙潭时雨稻苗齐,霁雪方山胜剡溪。白塔朝霞红散绮,东崖夜月明如圭。
荔子丹兮锦林丽,馀甘客舫无留滞。避喧可当武陵桃,招隐还同小山桂。
乘兴何须慕远游,山中日月自悠悠。君不见眉山萧旭亦好手,流落滇南今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