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时分每家每户都已睡着,月亮坠入雾中,露水即将凝结成霜。
斗鼠开始活动,蝙蝠也出现在夜空;窗边的琴被风轻轻吹拂,发出微微声响。
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
三点: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这首诗最先让人感觉到的是夜半时分的寂静。“三更三点”表明时间正好是夜半时。这个时间人世间一切活动都停止了。“万家眠”,可见在诗人感觉中外部空间是万家无声无息,一片无边的沉静。首句连用三个数词,形成一种强调的意味。这种强调,正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引导人设身处地去体味那夜半的气氛。
“露欲为霜月堕烟”,露水即将凝结成霜似乎都能察觉,自然也是在静极无聊中生出此想。而月堕雾中,夜色暗淡,又进一步加重了夜色给人的沉寂感受。“斗鼠上堂蝙蝠出”,因为人静,斗鼠和蝙蝠才这样作闹。而注意到鼠和蝙蝠,则依然由于夜静。“玉琴时动倚窗弦”,比起鼠和蝙蝠之动更微细,几乎近于主观幻觉。但正是由于有这种纤细的感觉,更显得夜静到了极点。
诗人的感觉很纤细。着意从纤细的感觉中写出他的愁怀。所谓“见此愁景,即是愁人”,可以用来说明诗的艺术构思。
布帆江上挂晴霞,谁遣东风换物华。回忆故园今夜月,曲栏开到几枝花。
问讯云萝小隐家,剡藤醉墨半攲斜。酒馀落笔已殊绝,发兴不须薝卜花。
草色青青门未关,茶铛閒煞曲廊閒。应知不下松边阁,坐看江南雨后山。
粗粝可克腹,生涯实有馀。尽除今世事,留得古人书。
纤手双鬟一拍成,西风吹冷凤凰城。忽惊塞雁天南起,弹到潇湘第几声。
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著。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
风净云和雨意新,残红点点委芳尘。眼穿此日凭栏客,肠断当年劝酒人。
纸上只能添丽句,枝头无计驻残春。落英狼籍那堪触,密掣金铃鸟莫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