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时分每家每户都已睡着,月亮坠入雾中,露水即将凝结成霜。
斗鼠开始活动,蝙蝠也出现在夜空;窗边的琴被风轻轻吹拂,发出微微声响。
三更:又名子时,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
三点: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这首诗最先让人感觉到的是夜半时分的寂静。“三更三点”表明时间正好是夜半时。这个时间人世间一切活动都停止了。“万家眠”,可见在诗人感觉中外部空间是万家无声无息,一片无边的沉静。首句连用三个数词,形成一种强调的意味。这种强调,正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引导人设身处地去体味那夜半的气氛。
“露欲为霜月堕烟”,露水即将凝结成霜似乎都能察觉,自然也是在静极无聊中生出此想。而月堕雾中,夜色暗淡,又进一步加重了夜色给人的沉寂感受。“斗鼠上堂蝙蝠出”,因为人静,斗鼠和蝙蝠才这样作闹。而注意到鼠和蝙蝠,则依然由于夜静。“玉琴时动倚窗弦”,比起鼠和蝙蝠之动更微细,几乎近于主观幻觉。但正是由于有这种纤细的感觉,更显得夜静到了极点。
诗人的感觉很纤细。着意从纤细的感觉中写出他的愁怀。所谓“见此愁景,即是愁人”,可以用来说明诗的艺术构思。
一握小丁貂。艳色茸毛。金珰满座总粗豪。妆向美人头上去,别样妖娆。
双尾鬓云交。秀映眉梢。若教上马更多娇。从此香闺添小字,唤作昭昭。
打约曾同洛下英,黄鸡白酒祭山灵。钓台不减灵台乐,试问何时起钓亭。
迢递穿花出,弯环作篆来。若非天上醴,不泛洞中杯。
水鸟浮还没,仙航去复回。蓬瀛真境事,销得玉山颓。
一个长松雨鹤栖,上头不许子规啼。仙翁应在春山裹,丹井云多路更迷。
波光月色净涵虚,炯若清冰在玉壶。水槛夜凉栖翡翠,钓竿秋静拂珊瑚。
杯行玉手琼英酒,鲙斫金盘雪色鲈。书卷诗篇不知数,为君题作辋川图。
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平明尘雾似,薄暮风云骞。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