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斋十咏·习射亭

危亭当旅进,飞镝共星鸣。
才奏蘋蘩节,空闻霹雳声。
泽宫期并胜,相圃忆偕行。
敏手无虚发,由来已鹄平。
宁参,仁宗天圣间以将仕郎为白水县尉兼主簿、权知县事。事见清乾隆《白水县志》卷四《重修同州白水县狱记》。今录诗十首。
  猜你喜欢

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宁肯为人留。淡妆素服真成梦,落月横参各自愁。

去去。去觅春归处。难寻。万树垂杨尽夕阴。

妆成只是熏香坐。帘影疏灯我。谁家。犹放冰蟾照落花。

风雨年年自合离,岛夷闻道屡探奇。人间正斗移山力,不信罗浮睡不知。

弃官依白岳,岁月此栖迟。道侣频相过,丹经久自知。

心閒虎啸处,步缓鹤随时。倚杖看晴色,前峰又采芝。

东林争敢似南皮,一月烦君两寄诗。水浸田园生计拙,尘封笔砚报书迟。

委心穷达能无事,极目云山有所思。九夏安居才及半,商量移棹待寻谁。

望尽西山十里湖,平洲缥缈水萦纡。潜腥久识鱼龙近,倒影长怜岛屿孤。

落日微风吹白浪,深春细雨出青蒲。经过几度怀遗迹,百尺荒台草半芜。

当头一诺未为亲,大道难将语默分。
不听晚风江上笛,一声吹破碧天云。

灯掭还于盏面横,却因挑剔强为名。赋形且截长为短,举手能教暗作明。

轻助草生还有色,缓推花落更无声。美人闲却金钗股,却笑蛾眉尽未成。

酒债未忘索,诗狂无用嗔。
年华犹是腊,风日已如春。
我鬓萧萧白,庭柯濯濯新。
晚来暄暖剧,还遣振悬鹑。

镜清方丈见岳麓,堂虚咫尺行江潭。树木连云厓影湿,楼台隔日水气酣。

皇英双骑龙上下,苍梧九点天东南。道人得我千古意,复遣老梦登岖嵌。

门径森寒柏,小桥穿□□。
澄江朱槛北,晚照碧岩□。
修架清泉逗,高楠邃□□。
虚廊面青壁,危栈跨□□。
绝顶舒平席,遥峰□□□。
□□俯星斗,襟袂□□□。
□□春膏浃,□□□□迷。
岭猿□谷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
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野径菊仍好,村垆酒亦嘉。未应今日蕊,便是背时花。

心在家千里,身犹客九华。官程难久驻,风雨暮山斜。

凤凰钗、宝玉凋零。惨然怅,娇魂怨,饮泣吞声。还被凌波呼唤,相将金谷同游,想见逢迎处,揶揄羞面,妆脸泪盈盈。
醉眠人、醒来晨起,血凝螓首,但惊喧,白邻里、骇我卒难明。思败幽囚推究,覆盆无计哀鸣。丹笔终诬服,闤门驱拥,衔冤垂首欲临刑。

少壮舍我去,回忆如隔生。古人皆百年,安取多余赢。

此刻未即草木腐,此刻足与日月争。日日日有明,月月月有盈。

数之已山积,览之无寸程。人生如此便了却,而何不可齐殇彭。

故人远相问,珍贶非瑶琼。迟迟久未报,何以慰其情。

生前之日操之己者且无据,死后之日听诸人者将安凭。

元鼎五年下南越,何暇来结山水缘。楼船一去不复返,后二千载名仍传。

我闻岩中瀑布实奇绝,不数匡庐雁荡天台巅。方今总戎整以暇,胜情胜具来相延。

二三好友联辔去,莺啼草绿山花妍。入山逾深路逾狭,泼眼青翠高摩天。

雷声轰轰不见影,蒙茸竹树楼阁悬。纡径以入蚁穴曲,循磴而上螺纹旋。

悬崖断处下无地,千尺倒挂龙蜿蜒。毛发洒然换尘骨,栩栩欲化凌云仙。

灵湫喷出珠错落,神物何日潜九渊。时凌八垓作霖雨,归去抱珠深窟眠。

初看出峡原一线,定知润物成千川。平原旷荡三万顷,灌溉尽作膏腴田。

水源未省何处落,欲叩真宰无言诠。回头雉堞在足底,来往蚁织纷喧阗。

太息红尘消白日,凡心欲悟虚空禅。从来灵境多幽閟,不遇好事谁为宣。

况乎古人亦陈迹,风流难溯魏晋前。徐凝诗恶太白死,髯苏往返无闻焉。

将军此来若发覆,我幸与君相周旋。题诗纪事勒之石,后起何必输前贤。

雄州别驾闻此语,相视而笑为欣然。

忽忽春将晚,幽窗趣亦佳。
山峰时入座,野鼠画缘阶。
俗事何能已,浮生信有涯。
庄书读一尺,聊复散幽怀。

客候秋鸿至,信如江上潮。笑为蜗角道,来过虎溪桥。

凉月洗孤院,妙香闻旅宵。因君借神骏,一看起超辽。

海门开船几百里,好奇亦无奇可寻。荒涯乱草败人意,但见有树即关心。

一株两株少浓阴,青邑之柳始成林。正好磅礴开我襟,泊船遂入林之深。

呼来舟子十余人,列席泥饮杯同斟。舟子醉歌我醉吟,两相暗笑非知音。

百壶已空不得足,群群归鸟声相渎。夕阳入水月上天,凉风夜送蒲帆绿。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