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赠妓

石榴裙子称纤腰,唱歇新声换玉箫。背立东风偷拭泪,为谁肠断为谁娇。

苏州人,号荆山居士。孟澄女。工诗,有才辨。配不得志。性疏朗,不忌客。尝论朱淑真诗有俗气,不及李清照。其说为士林所赏。作品皆散佚。
  猜你喜欢

何苦怀芳草,无情绿又新。年年生古道,步步是青春。

愁碧连分袂,飞红堕舞茵。一筇当秀野,万里亦随人。

莽苍成芜楚,烟绵又入秦。长安红紫陌,罗袜已生尘。

故国无心渡海潮,老禅方丈倚中条。
夜深雨绝松堂静,一点山萤照寂寥。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忆行时,背手挼金雀。敛笑慢回头,步转阑干角。
忆去时,向月迟迟行。强语戏同伴,图郎闻笑声。
新月侵阶,彩云林外笙箫透。银台双引绕花行,红坠香沾袖。不管签声转漏。更明朝、棋消永昼。静中闲看,倦羽飞还,游云出岫。随处春光,翠阴那只西湖柳。去年溪上牡丹时,还试长安酒。都把愁怀抖擞。笑流莺、啼春漫漫瘦。晓风恶尽,妒雪寒销,青梅如豆。

龙门凤阁足经营,柳脚颜头尽有情。只向夫人为弟子,谁从舞女得神明。

危峰阻日流空远,素月镂金耀腕轻。不是题书分大醉,如何羊婢易成名。

负石填海海可乾,铸铁削山山可刊。俟河之清岂易得,眼见太平真复难。

春风辇路宫槐绿,花绕汉宫三十六。喜入天颜人尽知,奉常新奏升平曲。

前年被衮郊圆天,今年执玉朝涂山。汉官威仪久不见,三代礼乐俱追还。

太师功大非人力,早向壶天赐新宅。消得官家驻六飞,画鼓咽咽燕瑶席。

紫宸朝散千官行,四方警奏虚封章。衮司无事铃索静,牙牌报漏春昼长。

但闻群贤岁歌舞,寿曲声中玉觞举。青衫小吏亦复欢,自采民谣裨乐府。

梅诗脱口已流传,要趁梅前更雪前。唤醒诚斋山里梦,落英如雪枕砖眠。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有樟骞云鹏,有藤窜修蟒。众木纷蔽亏,翳若张天网。

繁枝上交阴,盘根下错壤。回飙若能振,鸟语閟幽响。

夜气昼若开,日色含莽苍。河流绕其外,穿漏微眩晃。

森森百馀树,树树堪俯仰。谁知入林乐,遂古涉冥想。

拊楹试一啸,惊视来罔两。诗心正厌世,得此恣独往。

何当风雨夕,瞑坐搜万象。勿愁语太玄,寥阒吾能赏。

香台隐鹫峰,钟声云萝深。半壁见灯影,虚空闻梵音。

忍草被幽石,灵花曜阳林。唯应虎溪水,可以清尘心。

诗书礼乐古人风,开阖机钤又不穷。得一胡儿如爱子,用三败将立奇功。

九月九日天无雨,携妓游山亦快哉。铁笛一声厓石裂,银门多为菊花开。

空池剑气干丹极,古寺芙蓉照紫苔。爱杀月明江路静,画船箫鼓缓歌回。

殊庭深恨隔仙曹,桂馆蜚廉事转劳。
银阙尚沈沧海阔。井幹空拂绛河高。
萯阳弋猎侵多稼,朔塞旌旗照不毛。
苦信凭虚王母说,东方三度窃蟠桃。

帝城幽绝处,孤台起、突兀古墙边。叹车马此时,几人休歇,林丘我辈,随意盘桓。

恰还有,彩毫堪共赋,清酒罄交欢。佳气郁葱,瞻来北阙,岚光重叠,送自西山。

斜阳风吹落,冰轮皎又见,涌上天坛。各自迷离烟树,指点乡关。

正西湖雨后,荷香十里,梁园月下,竹影千竿。何事莼鲈高兴,偏让张翰。

缚竹苦茅三两家,一湾流水绕门斜。老渔补网林中坐,祇有间鸥管落花。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

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

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

耳边汨汨闻溪声,堂上真疑结岚雾。蓬莱阆苑想在此,青鞋布袜宜相顾。

试问神仙结游伴,却我冠裳尘土满。几时置我图画中,还似神仙更萧散。

扁舟遥指鸭婆潭,十里潆洄水蔚蓝。一片楼台烟雨里,分明风景似江南。

路歧苦奔峭,村舍多萧索。远水明石渠,疏雨散林薄。

唧唧栖鸟喧,澹澹油云幕。颓阳即主人,野饭开山酌。

穷途赖所欢,言笑解寂寞。丈夫江海心,何事劳羁缚。

弭棹息远游,长歌耕负郭。

金精鼓橐铜官飞,入江斗龙腾杀机。丰隆击剑刜纽断,裹创蚀土瘖不归。

至今僵立土司界,偷儿磨鋊辄遭械。云何神物此狡狯,荒徼图经失所载。

检校使者非黄车,足迹不蹋明都隅。大小东阳能好事,手携毡蜡文新模。

文称钟主杨景通,富良刺史宏农公。思琅广源兼节度,爵阶一一东都同。

户属太平为世族,高曾祖考皆勋庸。帝婚乃缔寿阳主,陬陲惣辖销兵戎。

司凛山前架岩岊,崇庆寺开贲梵宫。皇帝宝祚祝绵茂,太后圣寿增延洪。

爰铸此钟留供养,用舍柒千余斤铜。会祥太庆纪年四,作记元宵镫月中。

曹良辅撰杨某笔,校书集贤华资崇。我从纪年忆仿佛,实维安南李乾德。

乃父日尊僣帝制,设官比似中朝职。夸张炎极假二州,渐稀使问羁縻绝。

岂如赵佗窃号聊自娱,朝廷容之坐姑息。宝坊庄严今何在,钟矣铸错字不灭。

南郊授朔少常姓,不待天戈自相贼。呜呼往事安足论,《涌幢小品》谈无根。

孰搜文字到瘴窟,何况此地当年犹异域。我无书史足考稽,作诗尤如寸莛击。

归携墨本小长芦,铜鼓斋中张坐隅。好借白莲寺僧日本书,东西对陈如璠玙。

胜读东方先生《十洲记》,或当阎家职贡蛮夷图。

分两须当应两弦,此般法象合天渊。回头问取黄婆看,何必区区待口传。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