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临流、翩然一叶,载将凉意如许。湖波十里澄于镜,翠盖亭亭无数。
须小住。怕狼藉、红衣鱼浪吹香去。嫣然欲语。正晓雨初收,清风徐拂,棹入最深处。
漫容与,何必寻盟鸥鹭。携来弄玉佳侣。冰纱雾縠清无暑,恰称凌波微步。
看屡误。试照影、明流人与花同妩。新词待谱。更添写双鬟,横吹短笛,唱彻闹红句。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镇帷犀重鲜室温,白天碎碎玉花纷。窗开云母不知夜,帐结流苏散锦文。
盈盈小妾被流黄,抱瑟升楼发浩倡。铜龙漏极曙光动,驩绝竟忘寒夜长。
祇恐愁红向春死,不死应须探春髓。龙刀切纸印冰花,贴在九华赪壁里。
冉冉南光走冷圭,梅含春影与云齐。青丝玉壶具憔悴,井底生尘却解携。
归来何所喜,出门何所愁?白云在谷,风吹悠悠,白云吹落天尽头。
天尽头,有明月。月如雪,柳如结。柳枝结,柳花飞。月漠漠,云霏霏。
越东火伞张,天海赭一抹。田有乾云声,曾无半蛙聒。
峥嵘林壑枯,撑拒万心暍。龟坼无底泥,闰五到六月。
嗟予病吻燥,瘦甚不胜葛。每见文叔来,得使眉暂豁。
文叔西越人,抱秋内冲谧。手揉八素琼,鍊为七尺骨。
读书栖郡斋,旅况苦胶瑟。出门鲜所群,于我独亲昵。
示我行看子,春缣拓青雪。百丈沈蟾蜍,明流闪之折。
君手琉璃钟,汞气酒心凸。楼角樱桃花,幺翠静相媟。
郁金微飐香,缭尔醉眼缬。谁知苍莽中,夜愁旷与绝。
屈平赋九章,其韵多菀结。孤竹琅玕蜷,吾能辨坚节。
迩来六邑民,袖臂谢耕莂。抱镵搜氿泉,但沃牛背裂。
稽首诉乖龙,罔乞雨仙血。可怜号哭乾,塞耳到列缺。
矧乃阴战阳,天戾横妖?。平地浮讹言,鬼符护门楔。
毒蛊欺睡魂,莫凭巫咒谲。颠倒作息恒,悬书畏穷诘。
未习焦京书,理难五行抉。此事君见闻,言愧我辞劣。
怅惘增忧虞,吟已一月辍。皓日翼尘云,君来过蓬室。
对影同涸鲋,有飙气炎歘。谓将抱襆归,索诗慰饥渴。
君志托沦涟,吾意隐嵬崛。似来山鬼痴,含睇祟吾笔。
安有铜琶谣,为君写清越。明朝七月朔,秋意动烟樾。
六合晚阴紧,城野束忘阔。急泻倾大盆,檐溜走突□。
膏彼垂死心,一一转蠕活。作厉九土祅,藉兹散沈阏。
逆知行者怀,鬯亦等薰祓。初红蓉欲华,旧绿草重蘖。
斯时钱清江,凉翠四岚泼。菱女划画艇,芳期感荷歇。
媚尔白袷单,拥书悦晨发。惜我局牖下,疢身拟黥㓤。
罔随鶱霄鸿,试翮向寥泬。归见黄涪翁,即此示颠末。
荒渚羃乱星,落叶浩蓬勃。须念穷居人,疏灯听鸦嘎。
选胜明朝陌上花,狂夫已宿黄公家。连钱夜洗香泥点,团扇新描软縠纱。
燕尾掠人沾绿酒,莺歌随处咒兰芽。片云南浦不成雨,油幕高搴看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