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坦之,晚唐诗人,名列“咸通十哲”。唐懿宗咸通年间屡试不中,后久居长安,与建州刺史李频为友,今存诗十八首。
长叹熙丰祐圣年,偏轻偏重几番船。谁能装载亭匀了,多著男儿尽力牵。
雨过百花尽,绿叶自成帷。翛然惊破残梦,何许一黄鹂。
独上高楼凝望,不见阳春去处,惟见草离离。且喜画梁燕,还傍旧巢归。
理纨扇,清竹簟,试单衣。莫思身外闲事,有酒便须挥。
蝼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坐久暮天碧,月在绿杨枝。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
早岁高谈接士衡,晚来肥遁谢时名。锐锋谁记杨无敌,强聒空怜楚两生。
胜日杯盘陪绿野,疏星钟鼓梦西清。心灰鬓雪边尘里,何日寒鸥访旧盟。
到地无霜月有痕,夜阑曲罢转销魂。青衫讵为琵琶湿,说著天涯泪已繁。
江市樵苏早散,山家灯火常昏。纱帽支筇独立,龛中佛像无言。
九重天子垂衣裳,异物远致由遐荒。自昔康熙几戊午,狻猊入贡来西洋。
大句胪唱千官入,两阶干羽如山立。舞蹈争看回鹘装,梯航倏至波斯客。
崔巍铁柱双铜环,玉除丹陛蹲狮蛮。猛气潜消殿庭内,甝声犹撼云霄间。
据地回身时一吼,白象摧藏老熊走。俄惊瓦震昆阳城,复睹风驰土囊口。
锯牙钩爪见分明,曾向乌丸识旧名。小苑银墙高置砦,上林金锁怒攀楹。
从来此物称难得,万里追风犹咫尺。条支海上夜观兵,榆叶关头晓驰驿。
重译朝时不计程,月支使者忆随行。盛来巨槛千人护,携出雕笼百兽惊。
皇仁不绝殊方畜,莫遣山林更驰逐。玉辇时从虎圈游,庖人日给官厨肉。
羽猎长杨事有无,从禽往往鲜欢娱。谠言早已旌家令,廷论何曾重啬夫。
圣明留意安区夏,奇祥异瑞升闻寡。绝域宁须献白狼,新声无复歌天马。
鼓罢《南薰》雅乐成,遥瞻《率舞》在虞廷。重瞳御世康民物,一奏《箫韶》咏太平。
路出阊江口,江流乱似堆。马衔秋草去,船载夕阳来。
石镜飞天照,云门跨水开。前途犹未止,一过一徘徊。
吾生嗜游眺,登陟屐几两。压脑萝葛扪,罥足蒺藜掌。
遇淖时灭葭,遘雨即衣穰。隆冬走荆楚,方喜写尘鞅。
密雪兆丰稔,宿泽苏皋壤。乘暮踏冰行,旅怀一排荡。
将作散工役,呜呜甫作响。忽见折柬招,摄衣历阶上。
燔炰苦劝酬,谈谑剧复往。执拂对逸民,焚舟敌真长。
峭壁矜突兀,长流争瀇瀁。尚书松鹤姿,意度廓深广。
围炉坐相对,莹若晶玉晃。未如杨朱蹴,已作田子傥。
大言惭覆瓶,小言不满盎。投杯起循廊,且自穷物象。
凌坚鱼戢鳞,雪晶鹤失氅。微痕露瓦棱,馀辉映门榜。
初月挂东檐,娟娟照疏朗。梅噤待春开,石植要云养。
苦恋清逸景,焉能周胜赏。扶阑纵远瞩,欲去意还强。
露立意稍怯,寒侵味转爽。归路望江流,绕郭如绳枉。
家山不可见,夜梦发遐想。
独上妆楼斜倚立。但目断、天南北。却恨煞、东风有底急。
梨花也、吹如雪。杨花也、吹如雪。
镇日闲愁谁共说。只暗把、栏杆拍。叹旖旎、韶光留不得。
鹃啼也、红如血。人啼也、红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