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昨夜身手和柔,今晨毛发飕飗。不堪早朝骑马,尚能夜起饭牛。
萧生业本儒术起,稍因读法得其指。栖息十年白鹿洞,担囊一卷青乌子。
岱宗雄蟠大海滨,衣冠气王中有人。我家松槚三千树,鞍山东望华不注。
为说干时常轗轲,独怜明主能知遇。莱芜作簿更谁群,但恨无过范史云。
釜里蠹鱼堪自见,鞭下虫蛆讵忍闻。看君才岂催科拙,请谒公门非所屑。
藩臣答诏误承恩,翻然遂就迁官列。匹马悠悠复路岐,即今失意欲何之。
同乡冢宰谙名姓,府掾郎曹伫可期。
穹苍万事岂难知,閒与溪云一笑之。圣世我惭非稷契,华山天卖与希夷。
尊尧有颂真容拜,注易无言每过颐。活水绕家都是酒,客来閒共两三卮。
剑门藤丝如发细,纤巧争先出新意。万安土瘠民多贫,家家藉业为生计。
纤纤闺指称绝奇,牝丹荏染凤交嬉。官工家派多精致,细迟过限爹遭笞。
十八嫁裙无一幅,朝朝暮暮劳官役。岂知生业反为魔,遂甘自尽家难息。
满城感泣增悲恫,祸州尤物何时穷。英灵胡不上诉帝,条蔓枯尽山为童。
九州厥贡古来有,篚荐随方那敢后。交州荔支建州茶,惊尘溅血民始咎。
珠崖地在大海中,汉因玳瑁始开通。未几祸起广幅布,东都复县伏波功。
永平滥觞儋耳贡,后启缤纷非土任。瑁官珠殿尤苦刘,紫贝鼊皮聊缓宋。
惟我祖宗怜远土,两朝优诏特矜楚。公使踰法许具闻,气焰权奸犹歛阻。
后至先皇弘治初,大禁贡献民熙和。振儋金香罢唐例,南宁银姜无宋科。
民赖优游三十载,肇此厉阶谁复再。公贿私贡恐已迟,谁体圣心存海外。
妻号儿哭无朝夕,催吏那知更下石。谁能临武叫天阍,守有徐方留郡迹。
君不见女苦吉贝男苦䔲,停车请免崔相公。前朝旧事数百载,至今青史扬清风。
福星监司贤太守,民殃至是公知否。
开遍群英一院中。对花顾影自怜侬。探春人懒步香丛。
遥盼驿梅千里寄,尽拈红豆两心同。好梦上巫峰。
萝屋寻君岂偶缘,閒情翠竹白沙前。拂衣松径沾清露,曳杖苔阶损绿钱。
圮上再逢黄石老,山中又见紫芝仙。春畦过雨多栽药,甘苦尝来为引年。
爱尔江海居,清风继箕颍。起予丘中赏,逸兴探灵境。
粉墨含天光,丹青藏云影。窗开象湖阴,帘捲龙峰顶。
林静弦诵閒,波空棹歌冷。沧浪可洗心,白鸥待孤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