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夜课风雨鸣檐百端交集凄然成咏 其二

读罢《江南赋》,伤心泪不乾。孤踪愁蟨负,三徙困鹏抟。

雨暗蛩音细,宵分客梦残。独怜身世浅,零露未成餐。

吴茝,字佩纕,一字纫之,吴县人。汪钟霖嗣母。有《佩秋阁诗稿》。
  猜你喜欢
南国别经年,云晴波接天。蒲深鸂鶒戏,花暖鹧鸪眠。
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碓下泉鸣溜决渠,屋头桑树绿扶疏。朱虚正自知田事,马服何妨读父书。

赤城横绝六鳌头,夹道栏干覆御沟。
残月画楼双阙晓,凉风绿树万家秋。
联飞群鹄愧豪彦,醉卧落花思旧游。
御史临班望天陛,紫云飞绕翠云裘。
赵璧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绝何清峭。辞雄皓鹤警露啼,
失子哀猿绕林啸。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
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促节频催渐繁拨,
珠幢斗绝金铃掉。千靫鸣镝发胡弓,万片清球击虞庙。
众乐虽同第一部,德宗皇帝常偏召。旬休节假暂归来,
一声狂杀长安少。主第侯家最难见,挼歌按曲皆承诏。
水精帘外教贵嫔,玳瑁筵心伴中要。臣有五贤非此弦,
或在拘囚或屠钓。一贤得进胜累百,两贤得进同周召。
三贤事汉灭暴强,四贤镇岳宁边徼。五贤并用调五常,
五常既叙三光耀。赵璧五弦非此贤,九九何劳设庭燎。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禁苑春风次第来,香车轣辘走轻雷。卖花声过墙东去,知是丰台芍药开。

琼香一片委轻埃,犹忆春时傍砌开。肠断江南陈叔宝,丽华身后恰归来。

一曲清江环碧。两岸萧萧芦荻。烟雨暗西山。有无间。有酒须当痛饮。百岁黄梁一枕。瞰莫放愁闲。上眉端。
遥知压水创新斋,百里寒声席下来。
准拟杖藜秋夜去,同看月涌烂银堆。

三泖溶溶映九峰,白云飞处认吴淞。思亲甚似狄仁杰,尚友当如陆士龙。

鹤鸟每从秋枕听,鲈鱼曾向午盘供。十年不作华亭梦,月落空闻北寺钟。

古松图偃盖,新柏写炉峰。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

茹叶轻沈体,咀实化衰容。将使中台麝,违山能见从。

少为饥所驱,老为病所迫。人生能几何,东阡复南陌。

急须沽酒来,一笑举大白。浩歌草木振,起舞天地窄。

同欢二三子,谁主复谁客。浮沉大浪中,毕竟归真宅。

岁月去何速,老炎变新凉。游子久不归,回首望大梁。

风埃惨如此,何处真吾乡。野菊明落日,林枫染飞霜。

劝我一杯酒,悠然秋兴长。

十载长安道,风尘鬓欲皤。天宁哀志气,人尽笑蹉跎。

日落汾丘垒,冰胶䩐勒河。又驱羸马去,惆怅意如何?

林壑忽焉暝,归心鸟共飞。日将万景落,云载一峰归。

入市乱镫照,前村驱犊稀。行行蓬屋近,草露晃秋衣。

湘帘不隔玲珑月。月圆都照梨花白。晓寒欲去暮寒催。

才相别,便追得。觉来好梦仍须见。

荒陂寒雁鸣,远树昏鸦噪。断云淮甸阔,残照楚山高。古岸萧萧,败苇折芦
罩,穿林荒径小。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
  【梁州】野烟暗迷合渡口,渔灯明照破江皋。溪边望罢归村路。野塘萧索,
暮景寂寥。半间草厦,一榻橛床。冷清清伴我萧条,到黄昏恶限才交。ゐ惶运环
海般相连,烦恼乡石城般围绕,离愁阵铁壁般坚牢。怎生,得逃?百千般无计把
凄凉傲,愁恰去闷来到。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三煞】安排下孤闷供诗料,收拾聚闲愁注酒瓢,假开怀直饮得醉。独
拥衾,都忘尽伤心怀抱,才睡美又还闹,篱畔筛风竹韵敲,惊梦无聊。
  【二煞】破窗鸣雨霰风犹恶,漏屋垂冰蚕冻未消,梦回酒醒越难熬。万籁皆
鸣,更一点残灯斜照。供愁恨献烦恼,破思虑忧愁厮定害,暗消了年少。
  【尾】黄昏时春色生容貌,清镜晓秋霜点鬓毛。愁虽是多,恨也不少。衰了
潘容,瘦了沈腰。镜里端详,心下暗约。端详罢怎不教我心焦,则一夜剩添十岁
老。
月隐雕栊光有无,刺绣沉吟栖凤孤。
空床凄凄沉簟冷,愁心断续随金壶。
妾容误比春花色,朝来撷锦暮飞雪。
留将铅粉待君归,金鹊台前不自识。
乾坤扫阴霾,晴色敞幽谷。
山川荐秋容,奇秀若可匵。
千岩寄一筇,万里付双目。
行行翠烟中,日与清景逐。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