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簧。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云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捲帘随意炷炉香。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閒中滋味淡相忘。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匼匝,每怜学子走?蹡。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汗简,于今触目尽琳琅。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十载重来祖墓山,老僧成塔隶为官。更无煮笋烧茶事,已过花时问牡丹。
我闻昔人言,此即汉漆县。其东故有邰,草木殊葱茜。
终南当面朝,清渭过如练。直北倚黄山,逶迤控周甸。
前望松桧场,知是何王殿。王迹日以微,气色或隐见。
西南庆善宫,郁当漆村面。胜地迁变多,往躅审弥眩。
繄自虞夏来,百祥具兹奠。地灵昔所庇,谛此窃中羡。
煖云著柳春濛濛,绵航两旗杨柳风。美人娟娟锦船里,约烁瞳人剪秋水。
阿鬟养花花满门,洗花染作真朱裙。窈窕行烟蹋烟步,野棠乱落麒麟墓。
东风扑天驱马来,露香翠泣鸳鸯杯。玉箸丁东鸣碧椀,鸾箫二尺猩红板。
琼花起舞歌竹西,铁崖酣春写春题。幽绪不凭蜂蝶使,怨绝冰丝弦第四。
便裁雌霓作云笺,写入花游第几篇。
积翠澄波阔,披香暖殿开。天低烽火树,日动蔓金苔。
獭髓匀犹湿,羊车过不回。剩陈列女史,万一汉皇来。
客星□点犯仙槎,习气全粗任笑哗。眼目井观居左海,人才霞蔚慕中华。
字成瘦柏分题墨,芽展初旗试啜茶。喜得逢君天下老,柴桑氏族古名家。
白门祖席黄花酒,醉唱离歌折杨柳。广文行色在骊驹,僮仆行囊载科斗。
闻说先生教蜀年,蜀中学者未能先。杏馆弦歌声不绝,荜庭风月趣无边。
十年不叹儒官薄,却有清名动台阁。天官课绩美雄词,圣主超恩颁教铎。
复此寻舟问去津,吴山楚水往来频。春风客路秋衣换,晓日园林昼锦新。
荆门西上曾游处,巫峡猿声自朝暮。对酒休歌蜀道难,行人谩说高唐赋。
百里新宁寂寞滨,行看教雨及时春。君不见文翁遗教传今古,未必今人愧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