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

旨酒告絜,青蘋应候。礼陈瑶币,乐献金奏。
弹弦自昔,解冻惟旧。仰瞻肸蚃,群祥来凑。

  包佶,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居官谨确,所在有声。
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音卓,指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

  猜你喜欢

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风枳树篱。
检历预寻移竹日,题墙闲记种花时。
堪嗤狡兔须三窟,只学鹪鹩占一枝。
净扫绿苔斟浊酒,邻家吹过野棠梨。

琼馆烟轻,银河风细,玉桥云锁方开。晓千虹丈,宛转下天来。人在水精宫里,行乐处、锦绣成堆。仍相问,人间天上,何处有蓬莱。
徘徊。追往事,征南巧架,传野怀才。谩石驱东海,沙合龙台。好是乐成初宴,红牙碎、声隐晴雷。江天晚,游人未散,莫放隼旟回。
我家天台玉霄峰,旁临云海空复空。
水光际天接山影,山间楼阁相溟蒙。
仙人骑鲸度空碧,步虚声下飘天风。
缨冠葳蕤跨彩翼。子晋凤笙惊盲聋。
半夜电雷动岩壑,一坛松桧知仙公。
别来放迹入朝市,但觉尘土填心胸。
猿惊鹤怨愧昏旦,竹露萝月徒葱茏。
君庵三茅何冲融,暮春旅寓凡圣同。
同造胜境瞻真踪,弟兄乘云御飞龙。
为时作瑞留从容,但见仙骥顶有红。
凝神坐啸隐万松,粲粲玉齿犹颜童。
佩声促诏朝帝召,清净为正裨舜聪。
坐乎少广追崆峒,物不疵疠寿域中。
翩然鹤归茅岫东,一篙秋静磨青铜。
他年我亦披蒙茸,草屦瘦藤饥不充,
应许下灶为陪从。

子房妇女容,冷致澹人意。鸿门撞玉斗,从容自游戏。

想其眉宇间,消尽浪沙气。壮心未肯降,偶尔付刘季。

万户亦何庸,赏功汉家事。谷城拾黄石,归来好閒睡。

轻飘乱洒入纤浓,挂角羚羊那有纵。鸦点纷纭呈恶札,鹰蟠险怒出狂锋。

征图每暗蓬婆雪,退墨虚留石廪峰。我亦频年有蠹癖,扶摇犹可一相从。

咸阳少娃十三馀。十三新弦莺不如。商偏羽弱调乌乌。

调乌乌,和纂纂。新欢长,旧欢短。

先机买隐君能早,后着投生我自痴。也共巡檐吟不了,耐他冷蕊共疏枝。

铺扬排比代行篇,爽口哀梨泛指弦。谢后颜前谁抗手,龛头拜倒李东川。

山后干戈震朔州,君王按剑到边头。二月凯歌班士马,天闲遗却万骅骝。

守山东。
山东万岭郁青葱。
两溪共一泻。
水洁望如空。
岸侧青莎被。
岩间丹桂丛。
上瞻既隐轸。
下睇亦溟蒙。
远林响咆兽。
近树聒鸣虫。
路出若溪右涧吐金华东。
万仞倒危石。
百丈注悬潨。
掣曳写流电。
奔飞似白虹。
洞井含清气。
漏穴吐飞风。
玉窦膏滴沥。
石乳室空笼。
峭崿途弥险。
崖岨步纔通。
余舍平生之所爱。
歘暮年而此逢。
欲一去而不还。
怅邹衣之未褫。
揖林壑之清旷。
事氓俗之纷诡。
幸帝德之方升。
值天纲之未毁。
既除旧而布新。
故化民而俗徙。
播赵俗以南徂。
扇齐风以东靡。
乳雉方可驯。
流蝗庶能弭。
清心矫世浊。
俭政革民侈。
秩满归白云。
淹留事芝髓。

一官自叹迹如萍,万里扬帆出洞庭。薄暮犹沾神女雨,垂边渐见老人星。

草连湖水愁中碧,烟锁岳峰望里青。庙近黄陵休系缆,冷风清瑟动湘灵。

秋风荡漾扁舟早,双桨到门搅怀抱。薄雾笼烟水气蒸,鸡鸣桑树催晨兴。

怀中洁白鹅湖绫,眼枯难拭泪痕凝。良人远游意飞腾,不知前路多寒冰。

虽然弧矢分所应,临深履薄生战兢。上有高堂下乳稚,养亲教子将何凭。

出门儿女愁葛藤,欲语不语长抚膺。矫情挥袂急解缆,蒹葭摇落凫雁升。

野老涤场将打稻,渔翁拨剌亦开罾。惟有征夫舍耕钓,红桥庄上画栏凭。

昨日雨寒今日热,午风儿女钗符。大夫角黍意何如。

九江山九面,九逝郢魂苏。

满酌雄黄除恶酒,老夫醉颊回朱。三年蓄艾计非疏。

南山骑虎去,不见鬼捓揄。

城头歌舞荐春卮,恰际华筵会转奇。瑶圃正当飞雪后,玉梅方在吐花时。

传筹公进千秋颂,抚景予添百感滋。记得石麟摩顶日,野狂初听鹿鸣诗。

颈骨崚嶒,从不解、移头换面。长只学、枯蝉吸露,疲驴龁荐。

梦里寻仙随意遇,醉中说鬼凭空撰。纵呼牛、呼马亦佳名,由人便。

看不及,脩罗战。赴不及,瑶池宴。更花枯到笔,尘灾及砚。

閒则吹箫游酒肆,病惟持钵依歌院。有知音、红粉念余贫,贻双钏。

去年倭奴劫上海,今年绎骚临姑苏。
横飞双刀乱使箭,城边野草人血涂。
五郡陈红王外廪,洪武以来无一警。
自从妖啸失农耕,伐鼓敲金穷旦暝。
四月五月圩水平,甿丁悉索驱上城。
官军岂无一寸铁,坐劝彼倭来横行。
著语能奇怪,呼天与倡酬。
天宝年中立此碑,轩裳鳞次美当时。
自從寂绝牛头梦,力振家声合在兹。
渺渺春湖夕霭浮,落花飞燕打兰舟。
游人半入烟城去,月照笙歌上水楼。
齐女门北古塘斜,岸苇无穷杂蓼花。
此地往来应惯熟,借书常到邺侯家。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