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六月炎天千里移,不期繁蕊便盈枝。向来浑是西垣客,忆得看花草制时。
拜手中臣罪祓除,探汤剪爪仗神巫。竟将老子箧中物,看作司空城旦书。
天阶璧月霜始凝,玉绳西倚银汉横。杯疲客醉不自胜,佳人含笑烛下兴。
垂辉振彩四座惊,轩轩忽若朝霞升。人生快意不在他,高贤嘉会酒且多。
秦箫激越齐瑟和,日月逝矣如流波。永夜如年君弗歌,百年如夜将奈何。
往年君别处,梧叶正秋彫。犹忆琴樽约,曾同风雨宵。
寒空鸣雁急,烟浦去帆遥。犹有天南梦,相随度海潮。
对花酌酒公能乐,饭糗羹藜我自贫。若语至诚无内外,却应分别更迷真。
日月隆光,克鉴天聪。三后临朝,二八登庸。升我俊髦,黜彼顽凶。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仁风广被,玄化潜通。幸遭盛明,睹此时雍。
栖迟衡门,唯志所从。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嘉此箕山,忽彼虞龙。
缥缈仙真去不还,犹馀玉舄在人间。餐霞知有长生诀,目断蓬莱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