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一为羁旅士,遂使年岁积。人情感新故,惨惨不得释。
夜视天上星,翳翳云霰隔。阳道即光明,何由在德泽。
离居多永忧,怅念在今夕。借问怅念谁,是我同袍客。
岂谓凉暄殊,所叹阻疆埸。缄书寄游云,会托南征翮。
我亦南行矣。话平生、伤谗怨别,淮公相似。考献徵文成底用,选色谈空而已。
尽销尽、恩雠心事。但记梅花偕隐约,有楼台、窈窕春山里。
拿舟去,五湖水。
悠悠百口都休理。看依然、东涂西抹,吴门燕市。漫道刘安宾客好,愧对美人名士。
更莫问、平原公子。说剑吹箫须趁早,怕年华、渐暮风情死。
高唱罢,夜乌起。
生公性疏旷,相与坐忘机。水木通禅意,烟云浸客衣。
清谈听落叶,散步入林霏。为问随园胜,苍山夕照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