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绿树村村暗,黄茆处处低。渔人贪落照,晒网屋檐西。
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遍青山、画眉声里,欹斜帆叶吹到。年年暮雨吴船曲,输与者边斜照。
歌窈窕。对如画人儿,依约小红小。低吟侧帽。正酒被香销,诗襟雪浣,吹竹谱新稿。
乌逢底,钿盒镜奁开晓。听风听水都好。闲鸥懒作双栖梦,值得鸳鸯一笑。
添懊恼,算如此、江山只合烟波老。底须归早。想渔具因缘,笛床消息,不羡五湖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