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梧桐花落飞香雪。卷帘一片玲珑月。人月两婵娟。倚阑凭玉肩。
小鬟春睡倦。裙上苔花茜。私语好谁闻。垣娥应羡人。
昔在西省直,常有中园思。今来非吾室,犹称宣城诗。
芳郊后摇落,秋初尚华滋。丹宝何纂纂,黄花复离离。
俯见渊鱼翔,仰观云鸟嬉。物性附所适,吾生亦尔期。
置酒得同好,追胜不知疲。和歌凉风起,看舞白日移。
兴言想丘壑,弱丧惭旌麾。负郭如办此,怀金宁足为。
去年踏雪车盘去,今年执热车盘来。去年险涩自其分,车盘于我何有哉。
道傍飞砾如积糁,幽蔓缘崖不盈揽。悬知到此客胫酸,愁绝云舒与烟惨。
半山栖匦擎华藏,旋觉阴机万钧壮。钟梵时闻一两声,妙界还疑落天上。
短褐头陀揖我言,此途诘曲知何年。名情利态过万计,未闻厌者仍纷然。
造物驱人不留瞬,车盘有尽人无尽。劝君莫歌行路难,令人未老华双鬓。
迷途役役可哀怜,谁悟膏明取自煎。花为可簪遭屈折,草因无用得新鲜。
分无求外可可乐,物不贪奇种种便。从此闭门甘寂寞,一囊羞涩任无钱。
神骏如无匹,骁腾绝域来。流沙一丈雪,夜拂白龙堆。
驱傩趚趚纷踏沙,虎皮四目森排衙。谁将七十二泉水,一夜剪作连天花。
雨风飕飗湿鼓震,山坳怪石填人家。冻云沈沈黑如墨,月明霜白惊昏鸦。
元亭有客夜吐凤,笔花砚雨何滂葩。枯肠正要酒脯祭,白眼不待金篦爬。
旃檀丈室结缪篆,松明石鼎煎苦茶。但看玉屑落麈尾,岂有银杯随马挝。
冰壶涸冱春欲透,野田冻雀休啁嗟。舆粻载糗笑多事,短檠吐焰如彤霞。
一从天谴红尘谪,阎浮那曾清净。秽迹难持,污流似海,郁尽兰心蕙性。
中宵自省,祗明月青松,万山深径。独抱瑶琴,今夜弹与鬼神听。
前身依约记取,向琼楼玉宇,丹灶金鼎。露下铢衣,霜凝佩璲,鹤背泠泠风冷。
离尘要猛,待觅个幽栖,共君觞咏。指日秋来,快乘烟外艇。
晏靡足殄身,窳惰足陨名。日处积顺中,黯然蹙天心。
荆襄二百年,习俗酣嬉成。朅频示大罚,原野皆荆蓁。
堂堂中丞公,振起湘川滨。出守一再还,利病洞若神。
及来作镇抚,彫攰丛污陈。慨然作教条,钜细规员程。
手开农货源,俾民奠其生。杜塞衣食流,俾民完其真。
吏皆知首公,政乃臻大醇。时艰不敢康,武备娴修明。
寇慑皆远飏,红筹急旁邻。龙山传大捷,国愤沈年伸。
至今破竹功,累复数大城。黔黎幸渐苏,皆出公精诚。
匑匑蹇臣节,奄忽归千春。同时诵遗章,朝野哭失声。
作歌示百寮,谁得如公勤。
